
李斐本名拉斐爾,出生在匈牙利,并在那里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因為喜歡李小龍,便結合自己名字中的斐字,取名李斐。會說5國語言。
酷愛熊貓的李斐是在10年前來到中國的,在2012年第二次來成都后,他決定定居成都,并在成都成立了一家建材公司。
李師傅
咦!怎么是個外國司機,難道系統出錯了?日前,倪小姐用某專車軟件打車時,屏幕上顯示為一外國人頭像。她又將手機拿近了一看,頭像下顯示為“李師傅”。難道師傅亂放頭像?她撥通了師傅的電話,“你好,我在春熙路附近,你要在什么位置上車?”對方用夾雜了外國口音的中文說道。倪小姐更迷惑了:到底是外國司機,還是中國司機在搞怪?
上車后,倪小姐發現司機真的是位外國朋友,這讓她更犯迷糊。當她猶豫是用中文還是英文搭訕時,李師傅就用流利的中文跟她聊了起來,她連忙在朋友圈中分享了這一經歷。“太神奇了,我打車遇到個老外司機!”倪小姐上車后,就微信了記者,并附上了一張“李師傅”頭像的截圖……
初春的成都,天氣還帶著一絲寒氣,35歲的匈牙利小伙李斐如約來到成都九眼橋一家咖啡店里,等待著記者。幾杯咖啡端上來后,濃郁的香味頓時飄散滿屋,一掃清晨的寒氣。于是,面前這位略顯拘謹和靦腆的洋小伙,也打開了話匣。
他是洋老總,會說5國語言
盡管是匈牙利人,李斐卻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漢語。35歲的他,黑西裝配粗線毛衣,顯得精明干練。可實際上,他卻有著和常人不一樣的雙面人生:絕大部分時間,他是成都一家建材公司總經理,叱咤商海,運籌帷幄;但閑暇之余,他卻是某著名打車應用軟件的“專車”司機,接單拉客,不亦樂乎。
“十二三歲期間,我先后去了比利時和以色列,在那里居住,每逢暑假,我還會去美國看望叔叔。”李斐說:“我也因此通曉匈牙利語、德語、英語、希伯來語,加上后來學習的中文,所以我會說5種語言。”
這位匈牙利小伙第一次踏上亞洲的土地是上大學時的事了。1998年,為了慶祝自己考上大學,他買了張到新加坡的機票。也就是那次旅行,讓他產生了學習中文的念頭。
他當司機,結交更多朋友
既然是外資企業的總經理,為何又到某著名打車應用軟件注冊登記,干起了“專車”司機的兼職?開著自己價格不菲的SUV拉客送人,李斐的舉動讓很多人都感到很奇怪。
“當專車司機很掙錢嗎?”對于這個問題,李斐搖了搖頭。他坦承,自己甚至不清楚自己通過開專車掙了多少錢。“其實對我來說,當專車司機開專車,就是一種放松方式。”李斐笑了笑,“很多時候,我一天就只拉一個客人,如果靠它賺錢,基本不可能。”
李斐更為看重的是專車司機這個職業,能夠接觸到更多中國朋友。“有客人時,我會主動跟他們聊天,也從中接觸到很多生意上的伙伴,促成了很多業務”。
成都第一個洋專車司機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我做這份兼職,也更加環保。”李斐解釋說,他住在九眼橋,工廠卻在溫江,他每次從溫江開回市區都是空車,他想如果有人能拼他的車一起回城里,便能節約資源。所以,這也是他樂此不疲的原因。
“我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外籍專車司機!”李斐對此非常自豪。他說,當自己去注冊賬號時,由于只有護照沒有身份證,一度讓這個應用軟件的客服不知所措。“賬號必須要填身份證號,但我又沒有,客服說他還沒有遇到外籍人士注冊的情況,后匯報到上海總部,上海總部也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后來經過協調才解決。”李斐說。
隨后,記者向該打車應用軟件方求證。工作人員稱,李斐肯定是成都第一個洋專車司機,但是否是中國第一個,還需要進一步統計才知道。
匈牙利人的成都故事
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李斐說,成都是他最喜愛的城市。成都的陰雨天氣,也讓李斐更感溫暖和熟悉,他說,這讓他找到了家鄉的感覺。“倫敦、比利時、荷蘭經常都是這樣的天氣,陰雨綿綿,所以我很喜歡成都這樣的天氣,很適應。”
“另外,我不想離開成都的原因就是飲食,我很喜歡吃川菜的麻辣味道。”李斐說,雖然是到了成都后,他才開始吃川菜,但現在已經很習慣成都的辣和麻,“如果現在讓我長時間離開四川,至少在飲食上,我會很不習慣。”
選擇成都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認為西部是中國現在發展最快速的區域,尤其是四川和成都。不管是城市的建設還是高新區等區域的發展,都讓他看到了成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