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禁果,有毒的芬芳?
在大人眼中,“早戀”是毒藥,會過早侵蝕掉孩子的純真;
在孩子眼中,“早戀”是鮮艷的玫瑰,能給青春帶來醉人的芬芳。
花朵的背后是一枚充滿誘惑的果子,有人摘了它,于是嘗到了青澀的滋味。
進入7月,又是一個暑期來臨。脫離了功課的束縛,沐浴著盛夏的陽光,有些不該發生的事情,似乎變得更容易發生……
【起因】
一天晚上,聞心接到一位父親的電話,他說,自己上初二的女兒“早戀”了。
對兒女進入青春期的父母來說,孩子“早戀”無疑是個令人精神緊張的大問題。在父母和老師眼里,“早戀”猶如洪水猛獸,不僅因為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還因為這種事一個處理不慎,就可能將孩子的生活帶向另一條軌道。于是許多年來,家長對“早戀”都抱著早發現、早遏制的態度。然而,這種容易發生在青春期的情感,還是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不斷發生著。
據幾天前某媒體報道稱,有統計數據表明,在中國,談戀愛的中學生已占80%,而初戀的平均年齡為14.2歲。如今校園里的“90后”對談戀愛早已司空見慣,一個15歲的小女孩兒曾不以為然地對聞心說:“班里的同學早就一對兒一對兒的了,不談戀愛的都OUT了。”他們對待感情比自己的父輩更開放、更隨意,也更簡單,有時僅僅為了“有人能陪自己玩兒”。當“戀愛”成為孩子生活中的普遍現象時,單純靠阻止已經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
14歲少女因“早戀”被父母發現離家出走、初中生“早戀”偷嘗禁果致女孩兒懷孕、初二男生“早戀”捅死情敵……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都發生在暑假將至的近期。現在的孩子們,雖然在行為上過早地成人化,但他們的神經也更為脆弱。所以,如何妥善處理好孩子的“早戀”問題,就成了家長最為揪心的難題。
打來電話的這位父親就處在焦慮和矛盾中。自從發現女兒“早戀”后,他就坐臥不寧。他生怕女兒一個交友不慎會給她自己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可道理都說盡了,女兒就是聽不進去,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看著女兒整天為那個男生哭、為那個男生笑,他既心疼又生氣,可又打不得、罵不得,一向果斷的他竟被這事磨得沒了脾氣。
因為這件事,父女倆有了隔膜,女兒和父親之間的交流開始減少,這讓父親的擔憂又加深了一層。
“現在我都不敢提這件事了,就怕把女兒給說跑了。可不說吧,大人擔心哪!真不知現在的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為了搞清楚女兒“早戀”的原因,這位父親想到了“聞心公社”。他希望聞心能代替自己和女兒談談,聽聽女兒的真實想法。
原以為女兒小影不會愿意和聞心見面,沒想到她答應了。于是在一個休息日的上午,聞心見到了這個笑起來甜甜的女孩兒,知道聞心并不是幫她爸爸來勸她放棄的之后,她毫無顧忌地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情感線索
我想要的只是愛
我和亮亮是前年冬天認識的,那時我剛上初一。
很多人都說,從小學到初中這是一個分水嶺。而對我來說,這不光是一個分水嶺,還是一個低谷。長這么大,我從來沒像那段時間那么孤單過。
我爸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我跟我媽過。我媽后來再婚了,那個叔叔開始時對我很好,帶我一塊兒去游泳,去超市買好多好吃的東西,還帶我和我媽去爬山。那時我覺得挺幸福的。
那年我上小學六年級,有一天,我在餐廳里寫作業,媽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叔叔則給我做輔導。我忘了因為什么事,可能是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冒犯了他,他忽然就發怒,把我連椅子帶人都踢倒了。我倒在地上,聽著他打雷一樣的吼叫聲,忍著不讓自己哭出聲,可眼淚還是委屈地流下來。媽媽當時沒說什么。那陣子,她和他之間的關系也不太好,兩人總吵架。有時吵急了,媽媽也會哭,或者賭氣離開家。但最終她還是會回來,畢竟她肚子里有了他的孩子。
自從他打了我,我就覺得自己的世界被徹底顛覆了。我開始瘋狂地想爸爸。每天晚上,躺在一個人的房間里,覺得自己孤獨得恨不得死去。
就這樣孤單地上了初中。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和同學給了我新的視野。慢慢的,我交了很多朋友,他們都對我很好,逛街時幫我選東西,有事時給我出主意,讓我覺得有了依靠。
亮亮就是這時出現的。他不是我們學校的,因為總在一起玩兒,就熟悉了。他是個特別體貼的男孩子,和他在一起,我有種在沙漠里遇到綠洲的感覺。我就像一只小鳥,孤獨地飛了很久,累了、倦了,終于看到一座綠洲,可以落下來安心地棲息。
我什么話都對亮亮說,不管是學校里的還是家里的煩心事。他總會安慰我,哄我,想辦法逗我笑。記得剛認識不久的一個晚上,我們坐在友誼路旁的花園里聊天,天氣很冷,長椅很涼,我的手也是涼的。他把我的手握在手心,揣進他的羽絨服口袋里,不一會兒,我的手就和他的一樣暖和了。風把樹上的雪粒刮進我的脖子,但我卻特別開心。
終于有個人能代替爸媽來愛我了。
可是,我們也鬧過別扭。交往幾個月后,亮亮忽然說要和我分手,對我來說,這簡直是災難!那段時間我天天哭,當時我已經搬去和我爸一起住了,我爸看見我那個樣子,心疼而又不知所措。也就是在那時候,他和我媽才知道我交男朋友的事。他們當然是反對的,可他們卻根本不能理解我的感受。他們以為,跟我講道理、提要求,或者把“早戀”說得如洪水猛獸一樣,我就能忘記亮亮嗎?他們真的錯了!
后來,叔叔的工作沒了,媽媽也懷孕了,我的生活好像突然間就變了。
其實,在傷心的時候,我不想聽什么道理和說教,我只想他們能像亮亮曾經對我的那樣,好好陪著我、哄著我,逗我開心。我特別想讓他們兩個人一起陪我,而不是像太陽和月亮一樣,在我眼前出現的永遠都只是他們中的一個……自從他們離婚以后,我們一家三口只有兩次在一起的機會:一次是在我上小學時,三口人一起吃過一頓飯;另一次就是前不久,為我交朋友的事,三口人坐在一起談話。
談話的內容并不是我想聽到的,真的。我知道他們都是為我好,可我不想聽。反對的話對我來說毫無意義,我是一個缺少愛的孩子,只要能得到愛我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看著媽媽哭泣的眼睛和爸爸氣咻咻的樣子,我真想對他們說:別再為我擔心了,難道你們不明白嗎?如果你們不反對的話,也許我還會對有所畏懼;但你們越反對,我就越有動力,因為我想要的你們給不了我!
沒過多久,我和亮亮又和好了。是我把他追回來的。只要能讓他繼續陪在我身邊,我愿意去求他、迎合他,哪怕丟掉我自己……
聞心幫助
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
聊天中,小影給聞心看了手機里亮亮的照片,那是個帥氣而略帶調皮的男孩子。看得出小影的確很喜歡他,每次談到亮亮或是看著他的照片時,她都會露出甜甜的笑。對她而言,亮亮已不僅僅是男朋友,而是愛的化身,是一種寄托。
沒了這個寄托,她就會對自己心里空出的那一部分毫無辦法。而那里本應承載的東西,缺失了。
對父母的擔心,小影并非不理解,她知道有些事是不該在這個年齡發生的,可有些事也是無法控制的。“就像一朵小花,在花季悄悄地開了,或許你們認為它是一朵毒玫瑰,但對我來說,它卻是那么地芬芳。我不想放棄。”
她說她很希望父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他們還要反對的話,自己可能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但是,你認為父母為什么要反對你呢?”聞心問小影。她想了想,說:“是因為感情發生得太早吧。”
“發生得太早意味著什么?是什么讓父母擔心?”
“是……擔心我受傷害。”小影低下頭去,擺弄著手機,臉上現出和年齡不相稱的凝重。
“是的,父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會受到傷害,那你覺得怎樣才能讓他們放心呢?”
“我想對他們說:請你們放心,我不會讓自己受到任何傷害,你們也一定要幸福!”
送小影走時,聞心答應她會將這些話轉達給她的爸爸媽媽。事實上,還沒等聞心打電話,小影的爸爸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聯系了聞心。這個憂心忡忡的父親不知自己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讓女兒開心快樂。
聽了女兒和聞心的聊天內容后,小影的爸爸有過短暫的沉默。也許,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觸摸到女兒的內心世界。將近十年,他錯過了太多陪伴女兒成長的機會,也不知該怎樣去彌補。他只知道,自己最愛的女兒正在嘗試一件很危險的事,他想要阻止,甚至想過親自去找那個亮亮,但很顯然,女兒不愿意他那樣做。
“女兒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這個問題,如果不是聞心問起,他大概從沒認真想過。錢、好吃的、好喝的、好玩兒的……這些也許是女兒需要的,但不是真正想要的。如果孩子餓了,你卻遞給她一杯飲料,飲料再好喝,又怎么能解決孩子的饑腸轆轆?
“那我該怎么辦?”小影的爸爸很困惑。
其實,小影是因為內心缺失了家庭之愛才去外面尋求關心和照顧的。就像一個餓了很久的孩子,長期得不到充足的食物,有一天,她看到了一塊誘人的蛋糕,于是就緊緊攥在手里,哪怕蛋糕有毒,也會毫不猶豫地吃下去。此時,任何人想要把蛋糕搶走,都會遭到她的強烈反抗。最好的辦法不是搶走蛋糕,而是給她真正好的食物——那就是父母發自內心的關心和愛。不是嗎?
聽完這個比喻,小影的爸爸品味良久。
【后話】
和小影的爸爸通話后的第二天,小影的媽媽也打來了電話。她的心情和小影的爸爸是一樣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辦。
這對曾經的夫妻對女兒都不約而同地懷有愧疚之情。他們有時甚至會想,要是沒的話,孩子或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但時光不能倒流,事實無法更改,對的現狀也只能面對。
許多家長在發現“早戀”時都表現得很激烈,有的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強行制止,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相比之下,小影的爸爸媽媽對此的態度和做法還是比較理智的,至少他們愿意積極地尋找溝通途徑。
每個家長都希望能平安走過青春期,但事實上,青春期往往充滿磕磕絆絆。孩子“早戀”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做的若能找準病根對癥下藥,才能做好孩子人生的“護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