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演員
《窗外》拍攝的時候,張婧正在念大一,也正逢軍訓,大二的學長學姐都從雙福校區搬走了。
“第一個問題是拍攝時間,這部影片是為全國思政微電影做準備的,拍攝時間很緊。還好劇組的所有人都愿意犧牲暑假。”張婧回憶道,除了拍攝時間,電影中的每一個鏡頭也都是在高溫下堅持的結果,但大家都非常賣力。“為了讓影片呈現出來的質感更真實,家暴場面都是真打,拳腳都是真實的。”
而作為導演的張婧不忍心喊“卡”,然后重新拍攝。“我只希望可以一遍過,好在演員們的情緒都很到位。有一次,白雪演完之后躺在地上哭得起不來,我就沖過去抱著她一起哭,感覺大家的心都是在一起的。”
在影片中,上游新聞記者還注意到了一位小演員,這個小女孩是如何選擇的呢?
“整個微電影最難解決的演員問題就是小女孩了,也就是童年鄭詩。這個小女孩叫周祉希,是我們學校德園十四棟宿管阿姨的孫女。”張婧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當時為了找合適的小演員,自己不但親力親為,還會和劇組的同學一起討論適不適合劇中的人物設定。“有一個學姐跟我推薦十四棟宿管阿姨的孫女,我就趕緊找了她,第一眼看到這個小女孩大眼睛的時候,我就決定就是她了。而宿管阿姨聽說我們在拍電影,也很支持我們。這個小女孩是我們劇組里的小公主,我們給她買了一身紅裙子,大家每天都輪流照顧她,拍家暴場面的時候一定要有人把她帶出去,我們不想讓小孩子看到任何不好的畫面。”
“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張婧表示,“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我剛剛考入重慶交通大學的時候,還是旅游管理系的學生。”張婧為此向學校申請了轉系并順利通過。“拍電影這條路,我不會退縮或放棄,它是我的方向。我也知道這條路上有很多限制因素。我很喜歡的一個新人導演文牧野,他用了三年時間才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田壯壯導師的研究生,我希望自己也能那樣。”
在采訪的最后,張婧談到了自己的夢想。“我一直用羅素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人為什么而活著?愛情、知識和同情心。對現階段的我來說,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和積累,保持對現世的同情心,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會一直要求自己成為一個有溫度、有共情能力的人,希望電影作品是我表達溫度和態度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