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感染艾滋病毒幾率大
一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一直從事艾滋病防控的專家親眼看著艾滋病從吸毒傳播占大頭,到如今性行為傳播占九成以上,而男男性行為傳播更是一年高過一年,幾乎就是把靜脈注射、母嬰等血液傳播的“份額”占完了還不止。
“男男性是最具艾滋病傳播風險的行為。”該專家引述他的美國老師的話說,直腸與陰道的解剖發現,與陰道肌肉不同,直腸是“單行道”,“事故”(感染)的幾率當然就大。
切莫心存僥幸小心“中招”
“近幾年的患者調查發現,相當多‘男同’對防艾知識知曉率高,‘中招’原因無非僥幸心理導致防護不足。”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廣州乃至全省資深臨床艾滋病診療專家蔡衛平說。
讓蔡主任難過的是,不少“男同”患者坦白,了解男男性行為的傳艾風險,卻總是存著僥幸心理,想著“哪怕99%風險,我還可能是另外的1%”。事實上,不少患者真的是一次無防護男男性行為而中招的。
調查發現,三大問題導致“男男性”傳艾風險高:
一是“男同”性行為的發生很多時候有“不可預見性”,事前并不知道在哪兒、什么時間會發生;二是“男同”多性伴的情況不少,甚至有的人同時與異性交往,加大了感染風險;三是“男男性”的難度高于“異性性”,因此,很多人不愿意使用安全套,或者使用時容易破損,或者使用大量潤滑劑導致損蝕安全套。
專家密切關注“艾滋學生”
對于男男性行為傳播艾滋病毒,防艾專家近年更關注一個特殊群體——學生,尤其是男生。
事實上,從2002年廣東發現首例“艾滋學生”以來,截至去年10月30日,共有630例學生確認感染,占報告總例數的1.1%。其中2014年報告學生感染138例,占當年總例數的1.8%。2015年,15~19歲組占報告總病例的比例,已經從2000年的1.3%增加到2.6%,達153人。
仔細分析發現,在學生感染者中,大專以上學生占62.7%,大多因男男同性傳播感染,男男傳播比例超過70%;“艾滋男生”占比超過90%。
截至2014年年底,廣州市累計報告青少年學生感染艾滋病病例達231例,至少3例報告時在讀高中。男男同性傳播途徑在學生病例中尤為突出,占比接近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