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百年路,筑夢井岡山
(通訊員 曹雋茹 李博淵)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南京財經大學“以‘科技藍’傳遞‘中國紅’——‘鏈’上井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小隊來到江西省井岡山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重走百年路,筑夢井岡山。
在井岡山的紅色土地上,承載著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之路,孕育了寶貴的井岡山精神。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7月26日,國際經貿學院“‘鏈’上井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隊以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為起點,追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
“鏈”上井岡實踐團隊前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觀看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重上井岡山”的珍貴記錄片,深入了解兩位領導人“重上井岡山”的歷史故事。
博物館分為五個部分,即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井岡山斗爭的新局面和走向全國勝利。通過實地參觀眾多革命文物,使隊員們系統地重溫了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加深了對過往崢嶸歲月的感懷和民族精神的崇敬,深切感受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偉大真理,充分表達了對黨、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為建立紅色政權而犧牲的劉仁堪烈士所使用過的藤籃、筆筒和教科書。陳曉婷 供圖
團隊隊員走在眾多歷史文物之間,更能深深體悟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這是無數革命先烈在艱苦的環境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成員們紛紛表示為要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成為磅礴的精神動能,讓先烈們留下的革命精神成為我們前進的寶貴財富。
圖為團隊成員深情注目遠處的毛主席雕像。陳曉婷 供圖
為了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是如何在艱苦條件下開展斗爭,實踐團成員來到井岡山茨坪鎮毛澤東同志舊居。聽著專業講解人員的講解,一步步邁入舊居內部,隊員們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極為艱苦的年代,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有人像黑夜中的明燈一般堅定地站著,為前進的人們照亮著通往未來的路。毛澤東同志與將士們同吃、同住、同生死、共患難,以自己艱苦奮斗、清貧廉潔的品質為井岡山軍民樹立了榜樣,更是極大的鼓舞了當時軍民的斗爭熱情。當年毛澤東同志的警衛員龍開富回憶說:“毛委員和戰士一樣艱苦,戰士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戰士們穿什么,他也穿什么。”
圖為團隊成員上手體驗舊居內器具。陳曉婷 供圖
離開毛澤東同志舊居,團隊成員步行三公里后,便到了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的革命烈士陵園。園內莊嚴肅穆、松柏挺拔。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社會實踐隊在毛主席所題“死難烈士萬歲”的燙金大字前三鞠躬,并敬獻花圈。隨后,講解員圍繞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三個關鍵性階段,串聯各階段重要事件,向隊員們講述了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的風雨歷程。
步入二樓英名室,透過墻上一個個沉重悲壯的革命先驅的姓名,隊員們領會到革命先輩忍辱負重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到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慷慨獻身、舍生取義的革命意識,感悟到革命先驅敢為人先不畏艱險、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再次回顧黨的發展歷程,隊員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打破舊中國成立新中國付出的巨大犧牲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涵義。講解結束后,隊員們接續登山,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以寄托哀思。
實踐隊員表示現今的和平和幸福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作為新時代青年要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精神血脈,以實際行動弘揚英烈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猶言在耳,回首百年建黨之路,一代代共產黨人憑借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感染了大批群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一份熱,發一束光,如夜空的明星,照亮前進的道路。回歸當下,每一代青年更應該憶苦思甜,銘記革命精神,實踐革命精神,為當下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