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實地觀摩、調研鄉村振興“長泰樣板”建設在后坊村的落實水平,福建師范大學“七巧成板,筑夢興鄉”實踐隊于2023年7月赴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后坊村圍繞“新時代的鄉愁與鄉村振興”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在后坊村村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立足于后坊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所取得的成就,通過“理論學習、實地探訪、調研分析”+“微黨課”的學思悟踐“3+1”模式,走訪特色企業,深入田間地頭,近距離觀察“美麗鄉村+旅游”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感悟文旅發展新業態與鄉土傳承的力量,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開拓視野。

圖一 實踐隊赴后坊村開展社會實踐
“返青”與“鄉”的雙向奔赴,解碼“文旅+”融合發展魅力后坊村是長泰區第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近年來,后坊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升級打造馬洋溪生態旅游區,后坊村以塑造文旅IP為核心,深挖優質文旅資源,打造成為“馬洋溪”精品旅游環線上的重要節點和旅游目的地。后坊村用產業興旺帶動村民共同富裕,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與幸福指數。

圖二 后坊村全貌
01做強“五古”品牌優勢,助推“出彩”文旅發展后坊村以留住“根脈”“鄉愁”為核心,遵循鄉村肌理,突出本土特色,依托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培育“古橋、古廟、古厝、古樹、古琴”等“五古豐登”鄉村品牌,留下美麗鄉愁,繪就詩和遠方。實踐隊走過古老的石橋,穿梭在“白墻、紅磚、灰瓦、燕尾脊”的古厝。

圖三 后坊村古厝

圖四 實踐隊行走在古厝之中
在承載著老閩南人生活寄托的古廟祈愿,欣賞守護村莊百余年的“大樹將軍”——千年老樟樹,循著悠悠琴聲,走進龍人古琴文化村。

圖五 實踐隊在古廟祈福
隨后,實踐隊深入探索中國龍人古琴文化村的非遺傳承之路。龍人古琴于2010年正式落戶于后坊村,是全國唯一以古琴文化為主題進行開發建設的綜合型文創產業項目,聚焦古琴制作技藝和古琴演藝兩個非遺項目的活態保護與傳承開發,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圖六 實踐隊聆聽古琴演奏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先后參觀龍人書院、斫琴展廳等文化空間認真聆聽非遺古琴的文化歷史及文化村的發展故事,欣賞古琴名曲《流水》等,深刻感受古琴悠悠弦音的魅力。

圖七 實踐隊了解古琴文化
在與古琴文化村主任黃志祿采訪中了解到,古琴文化村集古琴制作、琴學研究、古琴演繹、教育及游學研學等于一體,以多種方式探索古琴人才培養新模式。龍人古琴文化村還積極開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工作,對于傳承和弘揚優秀古琴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極大地帶動后坊村文旅事業的發展。

圖八 實踐隊采訪龍人古琴村主任 02“提”起夏日一角,“串”起甜蜜致富路實踐隊實地參觀素有“閩南吐魯番”美譽的格林美提子園。提子園總占地一百余畝,借力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休閑農業,開創“文旅+采摘”新模式,提子園以水果甜度高、口感好、品質高,并且有多種香味而聞名。此時,園內碩果累累,一串串提子掩映在藤葉之間,令人垂涎欲滴。

圖九 格林美提子園碩果累累

圖十 實踐隊走訪格林美提子園
格林美提子園以提子產業為樣板,發展多種精品水果產業,四季可摘流量“拉滿”,一年游客高達大約7、8萬人次,提子園積極延伸和拓展產業鏈,制有提子酒、提子干等衍生品,“甜蜜產業”的大力發展,成為后坊村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
03“民宿+”模式出圈,撬動鄉村振興“大產業”第二站:往來莊民宿
“鄉”游后坊,“宿”造美好。實踐隊走訪后坊村中獨具閩南鄉村氣息的往來莊民宿。古樸典雅的建筑、清新幽靜的環境、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大量旅客慕名入住。
民宿主人邵龍泰先生以“傳承閩南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為目標,在新時代守住鄉愁的同時,結合本土特色,積極打造生態鄉村民宿。

圖十一 實踐隊采訪往來莊民宿主人
往來莊以各種文化活動增加旅客的民宿體驗空間,致力于用文化滋養心靈,讓高雅藝術走進鄉村。

圖十二 實踐隊走訪往來莊民宿

圖十三 往來莊民宿主人帶領實踐隊參觀書屋
民宿主人邵龍泰強調,帶有本土特色的民宿產業的興起及推廣,會增強年輕人對家鄉文化的自信,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助力振興。
第二站:拾空山坊民宿
緊接著,實踐隊一行首先參觀陳紹池夫婦所經營的拾空山坊民宿,它寄托著夫婦二人的念鄉情結和對陶藝的熱愛,以“民宿+傳統制陶工藝”融合發展,打造休閑鄉村民宿。

圖十四 拾空山坊民宿全貌
實踐隊在夫婦二人的帶領下,深入了解陶藝制作工序。據悉,拾空山坊后續還規劃推出音療和中醫古法等養生法,突出“文旅+康養”發展理念,滿足旅客的健康生活需求。

圖十五 拾空山坊民宿主人向實踐隊展示制陶過程

圖十六 實踐隊與拾空山坊經營者們合影
第三站:溪園酒店
實踐隊進一步走訪兼具現代化風格和傳統閩南特色的溪園酒店。它始終恪守“連鎖卻不復制,不動聲色地融入鄉村”的理念,保留了閩南民居傳統的燕尾脊構造,內部裝修完全按照五星級酒店的軟硬件標準,同時打造“城鄉結合”的新模式。
圖十八 溪園酒店全景
近日,通過“村企合作”模式舉辦馬洋溪“淄博”燒烤季活動,有效提高溪園酒店和后坊村知名度,為后坊村帶來一定的客流量。溪園酒店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打造鄉村和民宿深層次、多元化的休
閑娛樂康養融合體,在受益于鄉村振興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賦能。
圖十九 實踐隊與溪園酒店負責人交流
04聚焦文旅特色產業,摹畫鄉村發展新藍圖在與駐村第一書記林君敏和村書記鄭美生的訪談中,實踐隊了解到,近年來,后坊村加速農文旅融合,打造集民宿旅游、休閑度假、親子研學、健康養生等于一體的“都市后花園”,解決了原本鄉村留不住游客的困境,并且遵循習總書記“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指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打造出鄉村振興“聚寶盆”,源源不斷地輸出“致富能量”,帶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同時,“聯十一線”的即將通車,第一書記與村書記強調,要將后坊村打造成“廈門入泰第一村”,做強“C位”優勢,擴大通道“引客入后”,未來持續將區位優勢與自然稟賦相結合,努力建設百姓富、生態美、產業優的新農村,持續增強當地文旅品牌高質量發展全新活力、魅力和動力,為后坊村美好藍圖謀“出彩”。
鄉村振興始于心,齊心協力踐于行01情系低收入老人,暖心關懷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走進后坊村低保戶、五保戶家中,幫助其打掃房屋、買菜做飯。在與他們的聊天過程中,實踐隊也了解到,近年來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極大增進了民生福祉。

圖二十 實踐隊走進低保戶家中

圖二十一 實踐隊陪同五保戶老人吃飯
02走進老人協會,感悟鄉村振興實踐隊在后坊村老人協會開展推普與訪談工作。據悉,后坊村老人協會是長泰區建設成效最佳的老人協會,曾獲“五星級農村幸福院”榮譽稱號。其開設的長者食堂、舉辦的慈善活動、創設的“好老人”、“和諧夫妻”等獎項為當地的民風民俗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圖二十二 實踐隊與老人協會老人們合影
實踐期間,實踐隊通過問卷調的形式了解普通話在老年群體中的推廣情況,隨后以宣講的形式向老年群體推廣普通話,幫助他們學習日常普通話用語,為日常生活溝通提供便利。

圖二十三 實踐隊在老人協會做普通話普及率問卷調查
03志愿服務不停步,燃燒青春“卡路里”7月16日,長泰區馬洋溪生態旅游區與溪園酒店于后坊村舉辦“淄博”燒烤季活動,實踐隊積極參與并協助主辦方開展燒烤活動的一系列環節,幫助布置場地桌椅、維持現場秩序、協助客人點單等等,為燒烤節的順利開展獻出綿薄之力,同時從中感悟“村企合作”激活鄉村致富動能。

圖二十四 實踐隊積極協助活動開展
04以文化人促振興,鄉村教育當先行實踐隊為后坊村青少年開展主題教育系列課程、課后輔導以及“走進你家”家訪活動。課程圍繞紅色文化與心理健康兩大主題,講授革命影視鑒賞、愛國詩文朗誦、心理健康科普及自我認知教育系列課程,對于發揚紅色精神、護航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意義,同時為后坊村的文化建設獻出綿薄之力。

圖二十五 實踐隊向小學生講授主題系列課程
緊接著,實踐隊結合自身專業優勢與成長經歷,對三名年齡階段、性格特征、學習情況不同的學生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學習指導和心理疏導,幫助其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用知識傳遞溫暖,用愛心點燃希望。

、
圖二十六 實踐隊開展課后輔導
本次三下鄉活動中,以福建師范大學“七巧成板,筑夢興鄉”實踐隊為代表的青年學子通過一次次走訪調研,感悟鄉村振興,擔當青年使命,深感責任重大。實踐隊在此次實踐中深悟后坊村在守住鄉愁的同時,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走上鄉村致富的快車道,以點帶面,逐步形成特色文旅發展的新格局。鄉村振興路漫漫,新時代青年當為鄉村振興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圖二十七 實踐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