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賞詩畫萬畝茶,同筑百年振興夢”,為了解當地特色企業的運營模式,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湘潭理工學院赴長沙縣金井鎮金龍村暑期實踐團隊于7月7日開展了深入金井茶業的調研活動。
千年茶史,茶韻悠長
上午10點30分,團隊成員來到了金井茶文化游客中心展覽大廳。一進入大廳,映入眼簾的是類別分明的展區,悠悠茶韻,撲面而來,隊員們一下就沉浸在金井鎮濃厚的茶文化氛圍里。在一篇篇茶廠及茶文化的記錄資料里,一張張凸顯茶文化歷史的照片中,隊員們了解了金井茶廠的發展歷程,深入學習金井茶史,加深了對傳統茶文化的理解。
長沙縣是湖南久富盛名的茶葉之鄉,茶葉發展歷史悠久,西漢時期已開始茶葉生產,至唐代飲茶成為時尚,唐代詩人就有“湘資泛輕花”的題詠,宋代為鼎盛時期,明清時期,縣內僅金井高橋一帶茶行就達48家。 “浙江有龍井,湖南有金井”,在2003年,長沙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在長沙縣建立包括金井鎮在內的春華、路口等9個鄉鎮,建設“百里茶葉走廊”這一人文景觀。


借著發展的東風,金井鎮不斷打造富有“金井特質”的有機生態高品質茶園,成為擁有“美麗環境、美學經濟、美好人文”的“三美”氣質綠茶天堂。金井茶業的運營模式、企業文化便植根于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茶文化之中。
點茶成金,鄉村振興
“金井有味,長沙綠茶”。團隊成員們認真觀摩,積極思考,認識到茶產業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金井鎮作為世外長沙綠茶天堂,其綠茶制作技藝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與展覽負責人溝通交流中,團隊隊員得知,金井茶業培養了20多名非遺傳承人,通過對產業模式的不斷改良,茶葉成為金井鎮的支柱產業。隊員肅然起敬。
在參觀過程中,隊員杜丹,王家祥還擔任起義務講解員,專業的講解贏得參觀游客的一片掌聲。

團隊成員通過觀摩展覽和對茶廠負責人、工作人員的細致采訪,了解到金井茶廠通過建立茶園基地、新建茶葉加工廠、幫扶貧困戶等措施,構建了以茶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村企共建,共同富裕”的目標,為鄉村撐起一片共富的綠蔭。

不僅如此,金井鎮還形成了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茶旅融合產業模式,通過親手采茶、手工制茶等活動,整合了旅游資源,創造了經濟價值。隊員們發現,即使在淡季,金井綠茶非遺文化旅游景區的游客依然絡繹不絕。金井鎮茶產業從業人員多達6萬人,一躍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強鎮、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佳示范鄉鎮” 。小小一片茶葉承載了勞動人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同時,鄉村經濟不斷煥發著生機與活力。
茶廠之行,心靈之旅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團隊成員們深入了解了金井茶廠的歷史、金井鎮茶產業的發展模式,以及茶產業對農民增收、鄉村特色發展發揮的重要作用。這次活動對于團隊成員來說,既是一次知識的豐富和視野的拓展,也是一次心靈的洗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調研活動,團隊成員對于“產業振興”、“文化振興”、“青年擔當”、“廣闊農村,大有可為”有了更接地氣的理解,對于自己的就業、職業、事業方向有了新的認識,大家表示今后將以己之長助推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