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強人們的對焚燒秸稈危害的認識,以及讓人們了解替代焚燒秸稈的方法,幫助人們更好的解決秸稈。7月10日-7月17日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智行書院打響藍天保衛戰實踐團赴商丘市民便集村展開為期8天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老師在7.10上午開展線上會議,會議進一步明確暑假社會實踐的目標和意義。并且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打破傳統,讓我們的宣傳活動更好的,更有效進行,還要分工明確,鼓勵我們積極投入暑假社會實踐當中去,鍛煉自己的能力。
活動前,團隊成員在線上開展小組會議,確定具體身份體驗人員以及相應保障工作。隨后,確定的相應團隊成員趕往河南省商丘市民便集村。團隊在前往之前,通過線上發布了一個調查問卷,通過掃碼選擇,來了解當地的農民是如何處理秸稈的,并且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調研報告。以此探討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幫助農民處理秸稈。宣傳小組來到河南省商丘市民便集村,以該村村委會為中心開展了名為“焚燒秸桿與垃圾處理”的義務調查進鄉村活動。本次調查重在確定具體工作安排及工作時間,觀察村莊,規劃路線。在當晚總結調查結果、做出數據分析報告、擬寫第四天的小范圍宣講內容。7月13日下午,由宣講成員在民便集村根據昨日的調查數據開展宣講活動為各位村民解答他們對焚燒秸桿的疑問,她們將所了解到的內容為群眾們講述,幫助他們了解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
活動中,團隊在炎炎夏日,乘車來到了民便集村,我們在村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村民服務社,農民也相繼趕來,我們先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目前是什么的情況。在聽取后,我們總結了一下,焚燒秸稈的原因在于秸稈多,沒有地方放置這些秸稈,所以有人就想焚燒。在了解這些情況后,我們探討了一下,決定建議設立秸稈回收站,鼓勵農民將秸稈送到回收站進行綜合利用。并且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如:秸稈還田,秸稈生物質能源利用。然后我們開始分成小組,對每個村民都進行了走訪,張韋丹和閆藝去對村民講解焚燒秸稈的危害,提高公眾對秸稈焚燒危害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以此減少秸稈焚燒對空氣質量的污染,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張韋丹說村民都積極配合,認真聽取講解并且認識到了禁止焚燒秸稈的重要性。李沂垚和馮欣怡去對村民宣傳秸稈回收站,推廣秸稈綜合利用的環保理念,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讓村民了解秸稈回收的重要性,以及好處,提高村民把秸稈送到秸稈回收站的積極性。李沂垚說村民都很樂意把秸稈送到秸稈回收站。程芳宇和段林汝制作了一個關于焚燒秸稈的產生危害的視頻,生動形象直接的反映了焚燒秸稈的危害,并且把視頻對村名進行宣傳,讓他們更好的了解焚燒秸稈的危害與回收秸稈的好處。減少秸稈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保護空氣質量和水資源。燃燒秸稈不僅浪費資源,還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影響農民的健康。禁止燃燒秸稈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燃燒秸稈不僅浪費資源,還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影響農民的健康。禁止燃燒秸稈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民采取環保、節約資源的措施,禁止燃燒秸稈,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支持。
活動后,小組成員及時總結并且深入的分析了這七天活動的影響度,每一位成員都對本次為期七天的調研活動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同時也使團隊成員更深入了解環境保護的必要性。這項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參與,包括農民、環保組織、政府部門等。他們共同呼吁農民采取環保措施,減少秸稈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打贏藍天保衛戰,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通過本次活動,團隊走進了群眾,為群眾更好的處理了秸稈問題,讓危害遠離了他們,讓藍天更藍。并且團隊通過這次活動,可以更好的鍛煉自己,感受不通的環境,這些都是學校沒有的,這還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為以后的生活工作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