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生沂蒙情協會實踐團隊深入河南鄉村,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21日,伴著從東方漸漸升起的晨曦,志愿者們坐上了前往河南汝州的大巴車。剛剛結束的“七元七天”生存挑戰的志愿者還沒來得及好好睡一覺,就要為去河南做準備而一宿未眠,這導致在大巴車上沒有想象中的歡聲笑語,只有滿臉疲憊,紛紛仰頭睡去。
大巴車進入汝州,透過大巴車的車窗,看到的是連綿不絕的群山,是一條條穿山而過的公路,這次的目的地焦村小學正在這群山懷抱之中。
熱情的校長早早的在門口等待志愿者們的到來,志愿者們放下行李,在校長的帶領下去當地餐館吃飯,品嘗到美味的大盤雞“來河南不吃面,就是沒來到河南”只見老板將一大碗面倒進剛剛吃的大盤雞里,于是就有了大盤雞拌面。河南美食好,人也好。
晚上19點30分,志愿者在六年級教室集合試課,上講臺試講,臺下眾人為其糾錯,改正并給出寶貴建議。團隊成員努力以一種完美的狀態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支教生活。試完課后,志愿者結合大家的意見,紛紛回去改正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并且汲取別人優秀的地方,積極備課,用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來面對學生們。
7月22號,支教第一天,志愿者們與當地老師積極對接,聽從當地老師安排。老師教授志愿者如何備課,對接課程進度,確定上課時間與上課任務。編者個人經歷:進入班級,講臺下的同學都是好奇的打量著臺上的新老師,新老師也好奇打量臺下的同學們。課堂剛開始的時候,紀律相當好,隨著同學中某幾人的“出頭”,整個班也逐漸躁動起來,扭頭的,說話的,打著玩的比比皆是。場面逐漸失控起來,初出茅廬的志愿者變得不知所措,努力控制好班里的場面。并未達到心里的預期,現實也感到十分無力,就如此亂糟糟的直到上午課程結束。
中午學校食堂提供營養午餐,志愿者們懷著好奇的心,來到餐廳想看一看今天的午餐,食堂阿姨將碗遞到面前,碗里是美味的蒸面條,饑腸轆轆的志愿者迫不及待的對著碗里的蒸面條來上一口,入口勁道回味無窮。
下午本地小學有特色課程游泳課,下課后志愿者帶領學生們走到泳池旁,指示學生們換好泳服帶好游泳圈準備下水,志愿者在泳池旁看著學生排隊下水,學生們進水后,志愿者們也下水,保護學生安全,到了水里學生們的天性得以釋放,學生向志愿者潑水,志愿者被突然“襲擊”搞到不知所措,反應過來開始潑水還擊,志愿者們與學生在泳池里相互潑水打鬧,你潑我,我潑你。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也布滿了整個校園,學校里原本嚴肅的氣氛也變得輕松歡快,在游泳課中,學生們也得到了很大的放松。清涼的水潑到臉上冰爽,精神上感到無比輕松,泳池外的志愿者,為學生們拍下每一個快樂的瞬間。
經過一天,志愿者在晚上開會總結一天感受與所得,志愿者們表示過程沒想象中的簡單理想,上課時班里紀律差,不是一個班如此,志愿者們一個一個介紹自己班的具體情況,總結共同點,提出自己認為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探討方法可行性。隨著會議結束,支教第一天也結束了。
志愿者們相信只要堅持最初的目標,團隊終將迎來屬于自己的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