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電(通訊員 朱曉涵)感受古風雅韻,采擷夏日清涼。為了深入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兒童親身體驗非遺文化的獨特韻味,并領悟勞動創造美的真諦。2024年7月13日,曲阜師范大學“丹漆隨夢·樂道拾遺”實踐隊來到兒童家屬院,帶領孩子們一起走進非遺,感受并欣賞漆扇帶來的美。
圖為實踐隊員向兒童宣講時所用的PPT圖片 張佳怡 供圖
活動分為漆扇交流、制作、展示三個環節。活動伊始,實踐隊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從五個維度緩緩揭開漆扇的神秘面紗:漆扇的源起與魅力、中國作為大漆之國的輝煌、精美漆器的藝術鑒賞、神奇的漂漆工藝奧秘以及親手制作漆扇的奇妙之旅。漆扇,這源自江南水鄉的瑰寶,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藝術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它以扇為媒,以漆為墨,展現了匠人之心與天地造化的和諧共生。孩子們對漆扇制作過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過后,實踐隊員對漆扇的制作材料和工藝進行深入講解,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方法,帶好手套躍躍欲試。
在實踐隊員的指導下,小朋友們選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將選好的彩漆點在水面上,并用攪拌棒在水中稍作攪拌,這樣紋路就能隨機變換。待水面形成形狀各異的色彩時,將扇面以垂直狀輕輕壓置水中,彩漆就會慢慢的附著在團扇上。小朋友們運用不同的手法晃動扇子,扇子在水面輕輕浮動,彩漆在扇面上優雅地舞動,留下一道道水波般的彩紋。一半匠心獨運,一半漆彩天成,入水瞬間,盡顯萬千姿態。最后將扇子從水里拿出,一把把色彩斑斕的漆扇在孩子們手中誕生,看著自己的作品,孩子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不僅如此,活動中還融入了環保教育元素。所有使用的漆料均為環境友好型材料,既安全無毒,又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保護環境的種子。環保意識,從小培養;垃圾分類,你我“童”行。制作完漆扇后,每一位小朋友都自覺主動打掃場地,將產生的垃圾分類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里。
圖為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共同制作漆扇 張佳怡 供圖
經過幾個小時的專注創作,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漆扇呈現在大家眼前。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成就感,家長們也對能與孩子共同完成這樣有意義的作品感到自豪。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興奮地向周圍的小伙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小朋友們紛紛表示利用漂漆的方式在扇面留下圖案很好看,這次的漆扇制作體驗非常有意義,不僅收獲滿滿,還學習了傳統技藝。最后,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共同展示了自己所做的漆扇。
圖為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共同展示制作完成的漆扇 張佳怡 供圖
在等待漆扇晾干過程中,孩子們一起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童心向黨》、《如愿》等膾炙人口的紅色歌曲,傳承紅色基因,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傳統教育有機結合,使小朋友們更好地成長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后,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共同展示了自己所做的漆扇。
全程參與的一位家長代表認為在孩子們體驗非遺制作同時,了解漆扇藝術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近距離體驗非遺藝術之美,又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現出了異彩紛呈、絢麗奪目的想象力,將非遺的文化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中。
開啟藝術之旅,傳承非遺文化。在活動過程中,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與小朋友們共同探索制作漆扇的奧秘,教授他們知識的同時,也給實踐隊員帶來許多特別的生活體驗。用漆扇傳承非遺之美,用愛心傳遞情感之真。
璀璨漆藝,多彩非遺,執一支素木,點一春色彩,撥一幅畫卷。當古老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相融合,漆扇,就不僅僅是為了扇風納涼,它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和技藝,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記憶。參加本次活動的孩子們,不僅體驗到漆扇的制作樂趣,更加進一步了解并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手工文化這項民族文化瑰寶與藝術的結晶。未來,曲阜師范大學“丹漆隨夢·樂道拾遺”實踐隊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通過開設互動課堂、開展課外拓展活動等方式,為更多兒童普及有關漆扇的知識,讓非遺文化傳播范圍更廣,影響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