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聊城1月18日電(通訊員 李好)在當今社會,環保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垃圾分類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對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星夢小組實踐隊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意義所在,于是在2025年1月18日上午8:30精心組織開展了以“多元社區服務,傳遞溫暖關懷”為主題的大學生志愿活動。活動開始前,社區組織了專門的培訓,詳細講解了垃圾分類的標準、意義以及常見垃圾的分類方法。通過培訓,志愿者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培訓結束后,志愿者們正式投入到志愿服務中。每天早晨和傍晚,居民們扔垃圾的高峰期,志愿者們準時到達崗位。一開始,很多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概念還比較模糊,投放垃圾時常常出現錯誤。志愿者們總是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各類垃圾的區別,比如可回收物包括廢紙、塑料瓶、金屬等,這些物品經過回收處理后可以再次利用;有害垃圾則有電池、過期藥品等,需要特殊處理以防止污染環境;廚余垃圾主要是剩菜剩飯、果皮等,可以進行堆肥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其他垃圾就是除了以上幾類之外的廢棄物。
除了在投放點引導,志愿者們還參與了社區組織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我們通過張貼海報、發放宣傳手冊、舉辦知識講座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在知識講座上,志愿者們精心準備了PPT,用生動有趣的圖片和案例,向大家展示了垃圾分類的好處以及不正確分類帶來的危害。居民們聽得很認真,還不時提出問題,志愿者都一一進行解答。
在宣傳過程中,志愿者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些居民對垃圾分類不太感興趣,甚至覺得麻煩,不愿意配合。面對這種情況,志愿者們沒有氣餒,而是更加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用實際案例讓他們明白這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理解和支持志愿者的工作。
通過這段時間的志愿服務,社區環境的明顯改善。垃圾投放點變得更加整潔有序,居民們的環保意識也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居民在投放垃圾時會主動詢問分類方法,還會互相交流垃圾分類的經驗。
這次志愿服務經歷,讓志愿者們收獲頗豐。它不僅增強了志愿者的環保意識,還鍛煉了志愿者們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與居民的交流中,志愿者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傾聽他人的意見,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志愿者們也意識到,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社會實踐意義深遠,它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關鍵一環,是連接校園與社會的堅固橋梁。對個人而言,從知識技能的打磨到價值觀的塑造,全方位助力大學生蛻變,為未來的人生筑牢根基。對社會來說,大學生憑借實踐帶來的新思維、新力量,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新生動力。

圖為星夢小組實踐隊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好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