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聊城1月20日電(通訊員 張安悅)黨的二十大指出,我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富民政策意向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老鄉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需要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這既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又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動能和支撐。為響應黨的二十大號召,充分發揮青年一代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重要作用,1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來到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斜店鄉,強化鄉村文明實踐情況,通過參與當地的文化活動來打造鄉村振興“加油站”。
首先,實踐隊召開了全體會議,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了近年來鄉村文化發展的整體趨勢和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實踐隊隊長張登攀和幾位村委會干部進行了提前對接,據村長介紹,斜店鄉通過整合各行政新村黨員活動室、村“兩委”辦公室、農家書屋、村莊廣場等資源,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內容、有活動、有保障“五有”要求,高標準構建起“1+6+N”暨1個鄉級實踐所、6個村級實踐站和N個志愿服務隊的文明實踐大矩陣,打造出志愿服務和文體健身為一體的實踐陣地。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新春送祝福”為主題,以寫春聯和送祝福等多種形式,讓村民們感受到年味里的鄉村文化。
實踐隊提前采購了部分紅紙、毛筆、墨水等,以鄉村會議室為活動地點,首先進行了簡單的場地布置。隨后,由村支書在村里下發通知,鼓勵村民積極參加這次的活動。實踐隊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宣傳、指導、組織工作開展地有條不紊。消息一經傳出,就吸引來了大量的村民。受知識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數村民沒有接觸過毛筆字的書寫,過年時的春聯大部分都是由市面上購買而來。實踐隊隊員熱情地教村民們寫“福”字,活動現場年味十足,熱鬧非凡。

圖為斜店鄉村民和實踐隊隊員一起寫福字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安悅 供圖
實踐隊隊員還通過拍攝短視頻,制作創意海報等多種形式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大力宣傳,讓大家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作用。實踐隊隊員還結合每位村民的具體家庭情況,給村民們定制了專屬春聯,得到了廣大村民的好評。通過對幾位村民的采訪,實踐隊隊員還了解到,近年來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進步,鄉村當中的“新年文化”正在談出人們的視野,包括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疫情帶來的關系疏遠等,小時候的年味在逐漸變淡。實踐隊通過思考和討論,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讓人們對于過年的期待不斷降低。小時候我們期盼過年,主要是因為過年能夠獲得特殊的待遇。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世界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以前“過年才可以吃肉”的時候一去不復返了。人們在平時就可以得到過年時候的待遇,甚至現在的生活每天都像是過年。因此,過年時候的特殊感降低了,年味好像也變淡了。再加上數字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占據了我們的生活。就連過年一家人集聚同一屋檐下,大家更多的也都是抱著手機沉浸在網絡世界,親情似乎也變淡了。從前過年,孩子們一起放鞭炮、打雪仗;而現在孩子們卻躺在一起打游戲,刷視頻。冰冷的電子產品絕不應該凌駕于人性的溫暖之上。我們應該放下手機,多去陪伴家人。春節是中華兒女心中最質樸的情懷,春節的意義是團聚更是歡聚。無論身處何方,過年之際,手機是用來記錄美好而不是將自己封閉,和家人坐下嗑嗑瓜子聊聊天,陪著老人看看節目吐吐槽,"年味"是住在自己心里的一把鑰匙,將它拿出來打開春節的大門,“年味”才會悄然而至。

圖為實踐隊隊員為村民書寫的部分春聯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安悅 供圖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代表著萬象更新和平安吉祥。如何尋找兒時的年味,是當今社會人們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話題。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切實感受到了春節文化在鄉村中的存在形式,實踐隊員都發表了自己對于春節習俗的看法,同時也交流了在本次實踐中的成長和收獲。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春節文化的傳播,相信濃厚年味的回歸也指日可待。
圖為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安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