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在云端之上,似乎抬手便能觸碰到藍天;這里是世外桃源,穿過彌漫的霧氣遇見了可愛的人們。
翻過一座座大山,穿過一級級梯田,我來到了紅河縣寶華鎮。從來到這里的第一晚,抬頭看見的滿眼星光,再到后來第一次見到孩子們眼中閃爍的點點光芒,這里的一切都是那樣純粹且美好。從第一次不太充分的備課,到后來面對同學們的侃侃而談;孩子們也從剛開始的羞澀內向,到后來的踴躍發言。一次支教,是我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的過程。
曾看到一句話是:“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開始選擇來紅河支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的家鄉也在云南。因為在某些方面擁有類似的處境,所有我比任何人都希望他們能夠去看更多不一樣的風景。
5天的時間,很難給孩子們帶去質的改變。我們所做的更多是讓他們透過我們,來看到外面的世界,從而在他們心里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向往外面的世界,期待去往外面的世界。我們希望他們能走出大山,更能走回大山。
還記得第一天上課前一晚的局促緊張,擔心自己無法將知識和內容講得通俗易懂,到最后一天上課前一晚的游任自如,能把散碎的知識點穿在一起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同學們。孩子們第一天的羞澀內斂似乎還歷歷在目,到最后一天都能勇于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支教的時間很短,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為孩子們打開通往未來的窗戶的同時,孩子們帶給我們的感動也深入人心。最后一天結課時,我們給孩子們留下了美好的寄語,我把從昆明帶來的花也留在了這片土地;孩子們也悄悄準備了給每個老師的禮物和祝福語。薄薄的紙張承載了厚厚的情誼,感動了此次支教的所有人。
選擇此次支教是我所做的最不后悔的決定,收獲愛與成長的同時,更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在最后,我希望這些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有所成就,祝愿他們未來的日子能像花一樣燦爛。
細數手機里的照片,密密麻麻的視圖里,是清晨青蔥的大山,是潔白繚繞的云霧,是將山巒繡上金邊的朝日;是星期日早上喧鬧的“垓子”,是載歌載舞的長桌婚宴;是晴空下的籃球場,是讀書聲朗朗的教室,是學生們充滿對知識渴望的明亮眼睛,是甩動的烏黑辮子,是旋轉的身姿,是笑臉,是歡跳,是純真……
我愿化春,送子清暉。寒假我作為山大春暉赴云南紅河支教隊隊員來到深山中的寶華鎮,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支教歷程。
這里有崎嶇的山路,壯美的撒瑪壩梯田,以及世代居住的哈尼族。而我將作為跨越兩千多公里的遠行之客,在這片紅土地上留下我的腳印。
第一天與學生們見面,我的心里充滿了忐忑。打開精心制作并演練過無數遍的見面會課件,我鼓足勇氣走上講臺,微笑著向學生們介紹了支教隊以及寒假公益課堂的大致內容。
隨著講述步入尾聲,孩子們都興奮地討論起來,他們仰著頭爭相舉手,澄澈的黑眼眸里閃閃發亮,“甄老師,我們想上音樂課!”“老師,我們想做實驗!”稚嫩的童聲此起彼伏,如同一顆顆星星在我的心中激起芒芒漣漪。
世界之舞:用舞姿書寫的古老傳說
哈尼族的人們能歌善舞,舞蹈文化是他們民族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我帶著學生們走向大山外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欣賞了國際拉丁舞和優雅的芭蕾,看著芭蕾舞者豎起的腳尖和靈動的步伐,孩子們都睜大了雙眼看得入迷。隨后講述的《迦陵頻伽《只此青綠》更是讓學生們開闊了視野,同時培養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與熱愛。
在展示環節,大家爭先恐后舉著小手到講臺前表演自己的拿手舞蹈。他們旋轉著,跳躍著,靈動的舞姿仿佛山中的精靈,伴隨著歡快的音樂,我仿佛置身于他們熱鬧的火把節,又仿佛站立在山頂俯瞰千里綿延的梯田……
天下梯田:感悟人類文明史的農業創舉
當我拋出問題“大家知道世界上還有種葡萄的梯田嗎?”,底下的孩子們瞬間張大了眼睛,然后七嘴八舌地和朋友討論起來。
這是地理課上的一個場景。在那節梯田知識講解課上,我帶著同學們進行了一場世界梯田觀光。而大家最感到驚訝的是瑞士的拉沃葡萄園梯田,在視頻觀看中,驚嘆聲此起彼伏,我從他們的眼睛里看到了對異域的好奇,對遠方的渴望。
下課后有學生找到我,說她也想去瑞士看看種葡萄的梯田。望著她天真又滿是憧憬的笑臉,我溫柔地摸摸她的腦袋,用篤定的語氣告訴她,“好呀,你一定可以實現這個愿望!”
裊裊童音:悠悠青山下,一曲送別聲
一周的時間飛逝如流水,我用一節音樂課與朝夕相伴數天的孩子們作別。
教大家認讀簡譜,教大家如何用正確的手型彈奏電子琴,教大家認識基本樂理符號,教大家學唱李叔同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教室外的廣場上,孩子們成排站在臺階上,儼然是一個小小的合唱團。隨著伴奏的響起,我指揮著孩子們唱起了這首歌。
西邊夕陽親吻著連綿的青山,紅河谷的晚風送來輕哨般的鳥鳴——“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孩子們專注地看著我的指揮,清澈的童聲在沒有一絲云彩的天空下回響著,久久不散。
下課后,我們送走了最后一位回家的學生,然后背起背包,最后一遍走這一趟山路。
到半山腰,我駐足回望,夕陽微沉,晚霞初吐,我們上課的房子屋頂隱隱發著光,染上了紅通通的顏色。“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說的就是此時此景吧。
只不過我們卻是最后的告別。
短短一周,星辰日月起落七次,我們在鎮上彎曲的山路留下了七天的腳印,聽同學們說了七次“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
相逢總在別離后,我們在他們的生命里,恰如七天的流星,恰如七天的花朵,如果能給他們的生命帶來一絲閃耀,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縷芬芳,讓他們的理想擁有前進的航標與動力,我便心無遺憾。
親愛的孩子們,讓我為你們獻上最真誠熾熱的祝福,希望你們能跨越山海,乘著理想的翅膀,腳踏實地,奔赴詩和遠方!
稚嫩的小手放上琴鍵,沒有機會學習電子琴的孩子正認真地學習彈奏音階。小心翼翼的手指,有些局促的撓頭,充滿著渴望的眼神令我久久不忘。
五彩斑斕的郁金香,出自心靈手巧的孩子們。手工課結束后,大家對著自己的作品笑得開懷。花兒與少年,此時此刻得到了詮釋。
在支教的旅程中,我們始終相信,知識的力量能夠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廣闊世界的大門。懷著為學生開闊眼界的夢想,我與同伴進入大山,來到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寶華鎮。
在這里,我準備了豐富的課程。講授數學的魅力,引導他們在豐富的數學史中學習人生的哲理。介紹人工智能的強大,讓他們看清這一尖端技術距離我們生活的距離。講述安全用電,用專業知識保障他們的未來安全。進行物理實驗和化學實驗,在親自動手操作中感受科學探索帶來的樂趣。疊出一架架紙飛機,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放飛期待與夢想。
在他們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我希望看到的東西,好奇、期待、喜悅與渴望。我希望他們不只是簡單地會做幾個化學小實驗,而是激發他們內心中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對科學發現的喜悅,對探索未知的熱情。我深知,一次實驗課或許無法改變一切,但它卻能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我希望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探索的種子,讓他們產生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開闊眼界,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的神奇等著人們去發現,知道大山之外還有著花團錦簇,還有著豐富多彩。希望最終這顆種子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支教的過程中我也有非常多的收獲。準備課件,準備教學,其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東西,是對相關技能的熟練,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走進鄉村,走進大山,走進的也是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的天地環境與生活情趣,走近生活,才能發現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經歷過這次支教,我對支教的意義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于支教地的學生,對于去支教的老師,這次支教活動都有著巨大的意義。支教活動并不只是一次簡單的活動,它更像是一種傳遞與延續,帶來更為持久的影響,能有這樣一種活動也是一種對于所有人的莫大的幸運。
五天的支教讓我來到了紅河寶華,這個梯田環繞,云霧繚繞的地方。
最純凈的空氣下,孕育出了這些天真淳樸的孩子們
最淳樸的村鎮里,又正恰巧讓我遇到了這些孩子們
從掃雷游戲和數獨的數學課,到講解大腦的生理課,從趣味的化學物理實驗,到荊軻刺秦王的相聲,我和大家一起,將一堂堂課帶給這里的孩子們。每次講課的時候我時常在想,我可以帶給這里的孩子們多少東西,我可以教會給他們多少東西,我的課可以給他們帶來多少人生軌跡的改變。
這里有著淳樸的民風,善良的阿孃,我吃著這里的一米一飯,吮吸著一口一口的空氣,仿佛我的脈搏便于這里聯系在了一起。
當離開的那天,仿佛這一切都有了答案。孩子們帶著我們前往他們上學路上,游覽養育著他們的梯田,講述著自己這幾天學到的知識。一剎那我腦中轟鳴,我的每一堂課他們都記在了心里,每一個趣味游戲都讓他們切實地感到了快樂,每一個知識都在他們的心中耳熟能詳...
我仍然記得,他們說我的數學課比學校里老師的更有趣,說那些實驗讓他們感到神奇,讓他們第一次看到用相聲講解歷史
或許這就是短期支教的意義:不在于學習多少知識,不在于提升多少成績,而是喚醒他們求知的渴望,讓學習變成一種樂趣,讓孩子們對世界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希望,對自己的未來展現出生機與活力。
與其說我來這里支教,不如說這里的孩子教育了我
孩子們跋山涉水的前來上課的求知欲,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期待的活力,讓我意識到人生應當如此。
臨別時,他們說希望你們可以再來,我說,也期待你們的到來。
天寶物華,寶在這些孩子,華在這里民風
讓波光粼粼的梯田成為孩子們走向理想的階梯,把詩與夢想寫滇南晴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