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機電·青年行”實踐團走進浙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館,開啟非遺探索之旅。在市級傳承人吳金龍大師的西湖龍井炒茶演示區(qū),學子們沉浸于千年茶香的匠心世界。
館內(nèi),浙江非遺瑰寶薈萃。王星記扇面輕盈翻飛,杭繡金銀彩線勾勒精妙,杭羅織機聲沉穩(wěn)交織,共同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智慧。龍井展區(qū)里,古老的茶經(jīng)、茶具與翠綠畫卷,鋪陳著生動的茶文化史詩。
實踐團成員們駐足于吳金龍大師的現(xiàn)場炒茶演示區(qū),他雙手在200多度的鍋中敏捷翻動茶青,一抖一搭間,青葉褪澀,龍井初現(xiàn)。“炒茶如育人,火候是筋骨,手法是魂靈。殺青定其型,輝鍋塑其魂,毫厘之差,茶韻頓失。”大師的講解伴著醉人栗香,與館內(nèi)其他非遺氣息交織成和諧樂章。“目睹鮮葉在吳老師掌中蝶變,每一分焦香都來自精準拿捏,直抵心靈。”隊員俞壟燁的感嘆代表了學子心聲。環(huán)顧四周,精巧的細紋刻紙、恢弘的甌塑等技藝,都在與年輕目光無聲對話。訪談中,吳金龍大師輕撫新茶,語重心長:“守住鐵鍋溫度,就是守住龍井‘靈魂’。盼望年輕人把這縷茶香,連同館里這些老祖宗的寶貝,好好接過去、傳下去。”
在機器轟鳴的時代,浙江非遺館如同活態(tài)基因庫。非遺存續(xù)的密碼,深藏于吳金龍等無數(shù)傳承人的指尖匠心,也正孕育在學子們求知的眼眸里。青年一代將以文化傳承為舟,探索傳統(tǒng)技藝的當代表達,讓千年茶香、扇影、絲光……在新時代持久彌新,飄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