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控糖脫敏護成長之路接苗防疫守青春之盾”團隊走進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48組家庭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兒童哮喘防治科普活動。
模型演示,直觀講解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吳思融手持3D打印氣道模型,向家長和孩子們演示哮喘發作時的氣道變化:“冷空氣刺激會讓支氣管肌肉痙攣,黏膜像吸水的海綿一樣腫脹,黏液堵塞氣道。”預防醫學專業葉俐欽補充道:“華東地區兒童哮喘患病率已達7.57%,但規范治療可以讓80%以上的患兒控制癥狀。”家長們認真記錄著“每周用55℃熱水洗床品”等實用建議。
(圖為實踐成員為家長做兒童哮喘知識宣講)
體征識別,科學預警 在健康檢測區,團隊設計的《哮喘癥狀三色預警卡》清晰標注了不同等級的癥狀表現。臨床醫學專業熊映雪用電子聽診器播放典型的哮鳴音:“這種‘咻咻’聲就像氣球漏氣,是氣道狹窄的信號。”6歲的陽陽在醫學生指導下模擬“三凹征”和“拉風箱式呼吸”,他的媽媽恍然大悟:“原來這些是哮喘發作的征兆!”
環境干預,細節防護 塵螨檢測儀下,家長們驚訝地看到清洗后的枕芯里仍有活螨爬行。“55℃以上高溫才能徹底滅螨。”團隊成員一邊調試加濕器一邊解釋,“濕度保持在40%-60%最保護呼吸道。”5歲的小雨吹著泡泡練習腹式呼吸,手機App顯示她的呼氣時間從3.2秒延長到7.8秒。“膈肌有力了,呼吸就更順暢。”
破除誤區,規范治療 座談會上,動畫短片展示了一位患兒因擅自停藥導致病情加重的案例。警示展板上,某“祖傳秘方”被檢出超量激素,長期使用竟導致股骨頭壞死。預防醫學專業孫澄展示了一組肺功能報告:堅持規范治療3年后,患兒明明的肺功能已接近正常水平。
長效守護,持續跟蹤 活動尾聲,團隊為每個家庭送上“健康防護禮盒”,內含溫濕度計、呼吸訓練哨和防護手冊。微信管理平臺同步上線,可預約專家號、接收個性化提醒。5名哮喘患兒領養了水培蔬菜,未來他們將通過觀察植物生長,記錄自身健康狀況。團隊負責人葉佳穎說:“我們會每月回訪,讓這份守護一直延續。”
(圖為“控糖脫敏護成長之路,接苗防疫守青春之盾”線下團隊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