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記憶,賡續精神血脈。7月16日,山東理工大學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開展紅色文化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與當地居民進行廣泛交流,深入了解當地群眾對紅色歷史的認知現狀,收集關于革命精神傳承的寶貴建議,力求讓當地的紅色文化廣為流傳,賡續紅色精神血脈,推動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圖為實踐團成員走訪孝里街道。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紅色熱土尋根脈,青春步履續華章 濟南市長清區浸潤著深厚的革命歷史底蘊,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記憶。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這片土地鐫刻著無數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這里的革命遺址不僅是珍貴的歷史遺存,更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最生動的歷史教科書。實踐團秉持著探尋歷史本真、傳承紅色基因的堅定信念,懷揣著對革命歷史的敬畏與對紅色文化的熱愛深入長清區開展這次紅色文化調研實踐,決心深入挖掘基層紅色文化資源,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為達成這一目標,實踐團成員即刻開展行動,分赴社區廣場、臨街商鋪及居民院落展開全面而細致的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與當地居民進行親切交流,傾聽他們對革命歷史的回憶與感悟。其中,一位長者激動地表示:“這些紅色記憶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不能忘,更不能丟。”他的話語道出了在場所有人的心聲。在社區廣場開展調研時,數位居民積極參與交流,主動分享自己所知曉的革命故事。這些互動不僅為調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素材,也讓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與深遠影響。
師者箴言銘使命,薪火相傳踐初心 在調研的間隙,實踐團成員偶遇了一位退休教育工作者。盡管歲月在她面龐留下明顯的滄桑痕跡,但其目光依舊透露出睿智與熱忱。她回憶起抗戰時期,長清區作為革命的重要區域,無數熱血青年投身到戰斗中,其中也包括她的親人。此外,老教師詳細介紹大峰山紀念館籌建背景及大峰山革命歷史細節,并囑托實踐團成員一定要深入挖掘大峰山革命史實,豐富紅色故事的內涵與表現形式,將隱藏在其中的深厚文化傳承下去。
老教師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滋潤了實踐團成員們的心田。讓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濟南市長清區紅色文化的厚重與深沉,也深刻感受到了紅色精神傳承的深遠意義。這些鐫刻于時光中的紅色印記,既是歷史的生動注腳,更是激勵青年學子賡續奮斗的精神火炬。實踐團成員將以此次參觀學習為契機,勇擔傳承紅色文化的時代重任,在弘揚紅色精神的征程中砥礪前行。


圖為實踐團成員到老教師家中調研。山東理工大學林予淳提供
稚手翻開革命史,童心點亮信仰燈 實踐團成員不僅聆聽了當地長者與教育工作者關于長清區革命先烈英勇事跡的講述,更真切感受到新時代青少年對紅色家書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自覺傳承。實踐團在街道上意外遇到了一位來自孝里中心小學的少先隊員代表,她不僅能生動講述大峰山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更能深刻體會"堅定信仰、舍生取義、家國情懷、薪火相傳"的紅色家書精神。在采訪中,這位青少年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當好紅色家書的傳承人,用自己的聲音傳遞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
這種發自內心的感悟,展現了紅色文化在新時代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的生動圖景。通過這一訪談,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紅色家書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正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這些青少年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完全有能力、有熱情肩負起傳承紅色文化的時代重任,讓革命先輩的精神火炬代代相傳。

圖為實踐團成員調研青少年。山東理工大學林予淳提供
通過本次實地調研,實踐團成員發現,不同年齡群體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存在明顯差異,在青壯年群體中,只有少數人可以說出本地重要革命歷史事件,而老年群體則截然不同,他們對當地歷史事件更為熟悉;大部分青少年反映紅色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同時許多老年人表示愿意分享親身經歷的革命故事,但缺乏有效傳播渠道。這種認知斷層現象,凸顯了紅色文化傳播的緊迫性。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受訪群眾對當地革命精神的傳承都表現出真摯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心。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者,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言談間都流露著對紅色文化的深厚情感。
本次實地走訪調研工作圓滿完成,通過系統采集口述歷史資料、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有效推動了革命歷史的活態傳承,深化了地方民眾的文化歸屬感與歷史認同感。此外,調研所獲一手資料亦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了鮮活素材和創新思路,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持久生命力。
作者:張睿涵 盧凱旋
攝影:林予淳 賈凱宜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
聯系方式:1761565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