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開展前,實踐團隊多次召開籌備會議。成員們深入研究社區治理與教育服務融合的相關理論,梳理幸福河社區的基本信息,明確以“教育服務進社區,助力治理新發展”為實踐主線。同時,設計涵蓋社區治理現狀、居民教育需求等內容的調研問卷,準備課業輔導資料、興趣拓展課程教具,為實踐活動有序開展筑牢基礎,力求讓每一項行動都貼合社區實際需求。
抵達幸福河社區后,實踐團隊迅速在社區活動中心搭建“教育服務站” 。針對社區孩子年齡跨度大、學習需求多樣的特點,團隊分層設計課程。課業輔導時,志愿者們一對一為孩子梳理學科難點,小學生在數學題前緊鎖的眉頭,隨著解題思路清晰逐漸舒展;中學生圍繞物理、化學知識與志愿者熱烈探討,知識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
興趣拓展課程里,手工制作課成為孩子展現創意的舞臺,彩紙、黏土在他們手中變成 “社區風景”“未來家園” ;科普小課堂通過趣味實驗,把抽象科學原理變得直觀易懂,激發孩子探索欲。安全教育課程聚焦防溺水、防拐騙等實用知識,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讓孩子牢記安全要點,提升自我保護能力。課間休息時,志愿者與孩子聊天,傾聽社區生活點滴,引導他們參與社區建設,培養社區歸屬感。同步推進的社區治理調研,讓團隊深入觸摸基層治理脈絡。成員們兵分多路,走訪居民、社區工作者。與居民交流中,大家提到社區環境、基礎設施改善明顯,但文化活動、鄰里互動不足,一位退休教師期待 “能有更多老少共融的活動,讓社區更有溫度” ;社區工作者分享治理難題,如居民參與度低、資源整合難,也盼著借教育力量凝聚治理合力。
基于調研,團隊與社區居委會召開座談會。成員們結合調研數據,提出 “以教育活動為紐帶,激活社區治理活力” 思路,如開展 “家庭共治” 活動,鼓勵家長孩子共同參與社區規劃、志愿行動;打造 “共享教育角” ,整合社區內教師、大學生資源,定期開展講座培訓,既服務居民成長,又增強社區凝聚力,為社區治理與教育服務融合提供可行方向。
一天的實踐,教育服務點燃孩子學習熱情,不少孩子主動當 “小宣傳員” ,要把知識分享給伙伴;治理調研讓校社雙方明晰融合路徑,后續計劃逐步落地。此次實踐,是曲阜師范大學學子扎根基層的生動實踐。成員們在服務中成長,深刻認識到社區治理與教育服務融合的價值。未來,團隊將持續關注幸福河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為社區治理與教育服務融合注入更多青春智慧,讓教育賦能治理,讓治理滋養教育,繪就基層幸福新畫卷,以實際行動詮釋青春擔當,書寫校社協同發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