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皖大地上,紅色史跡眾多,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為深入了解家鄉(xiāng)紅色文化,銘記家鄉(xiāng)紅色歷史,我們團隊于7月16日參觀了安慶市陳獨秀墓。
在陳獨秀紀念館,我們詳細了解了陳獨秀的生平事跡。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手跡,記錄了陳獨秀先生的生平和光輝歷史。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獨具匠心,此墓園準確展現(xiàn)出了陳先生偉大而不平凡的一生:青年時志出鄉(xiāng)關(guān),赴日探求救國救民真理;壯年時領(lǐng)導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和五四愛國運動;不惑之年“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立開天辟地之功,四次身陷囹圄,堅貞不屈;晚年時飄落在西南偏僻的鄉(xiāng)野,不為利益所動,關(guān)心著時局,傳播著文化……
順著寬闊的墓園主道,我們來到一座《新青年》碑刻前,只見正面是該雜志正式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號的封面,背面是陳獨秀于1915年發(fā)表在創(chuàng)刊號上的《敬告青年》一文的六個標題,該文是陳獨秀發(fā)動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貫穿于六項標準中的一條紅線是民主與科學。獨秀園將《新青年》雜志雕成塑像,以展示陳獨秀的歷史功績,真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質(zhì)。是《新青年》掀起了偉大的新文化運動,在黑暗的中國解放了禁錮人們多年的封建思想;是《新青年》高揚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光輝思想,為黑暗的中國送來了光明;是《新青年》舉起科學與民主的旗幟,為黑暗的中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獨秀園的中央,在周圍修剪整齊的綠植和柏樹的映襯下,一個聳立的人物雕像高高矗立在我的眼前,無疑這是陳獨秀的站姿塑像。只見這塑像微叉著雙腿,左手插著腰,右手拿著書,眼神直視前方,神情充滿著自信。這尊塑像表現(xiàn)的是青年陳獨秀,走出鄉(xiāng)關(guān),邁向世界的身影,它在默默地表明一個革命者追求真理和正義的抱負,它在暗暗地預示著一個思想者探索人間正道的足跡,它在高高地展示著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英雄敢于向舊世界挑戰(zhàn)的雄姿,為一切有思想有良知有作為的后人樹立了典范!
再往上走,路過在天然池塘基礎(chǔ)上改造的紀念水塘,看到這個方方正正、清清澈澈的水塘,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陳獨秀清清白白的一生,那如鏡的水面也似一面清澈明亮的鏡子,像在告訴人們,歷史是人民書寫的,功過是非自有公論。
終于我們沿著墓道臺階來到了陳獨秀先生的墓前,與這位世紀偉人隔著時空相對,心情無比的復雜和感嘆:高大的墓冢,漢白玉貼面,既森嚴又神圣;墓的兩側(cè),排列著64株杉樹,喻示著陳獨秀走過的64個春秋;5棵龍柏松,則代表著他曾經(jīng)擔任過中國共產(chǎn)黨五屆的主要領(lǐng)導人。此時,杉木挺拔、松柏蒼翠,遠山肅穆、近冢無聲,像在傾聽一位世紀偉人那救國救民的激情吶喊,又像在回放一百多年前那位民族英雄當街憤世嫉俗的演講……望著高大的墓碑,以顏體字書寫的“陳獨秀先生之墓”七個大字,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陳獨秀先生,圍繞在先生身邊的霧霾終于消散,戴在先生頭上的“右傾投降主義”“漢奸”“叛徒”的污蔑不實之詞,在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已徹底甩掉,先生是偉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政治家、我們黨早期優(yōu)秀的領(lǐng)導人和工人運動杰出領(lǐng)袖的地位,將永遠載入中國人民求解放、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宏偉史冊上!再聯(lián)想到,在中共黨史上,先生“一家三委員”,為中國革命的使命擔當和作出的巨大犧牲,是多么的可歌可泣!29歲的陳延年唱著《國際歌》走向刑場的悲壯豪情,26歲的陳喬年“砍頭只當風吹帽”,迎著敵人的屠刀前進的偉岸身姿,已永遠活在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中!
通過此次的參觀,我們對陳獨秀先生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和建設(shè)所作的貢獻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民族解放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深深感動。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一定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yè)。

《青年雜志》

陳獨秀散發(fā)傳單

《新青年》雜志雕塑

《敬告青年》文章雕塑

陳獨秀雕塑
陳獨秀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