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
我的家鄉南通,被稱為長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這座城市正以“地處長江下游、工作勇爭上游”的決心,高質量打造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奮力跑好長江大保護“最后一棒”。現在在我看來,確實是滄桑巨變。幸福生活也是我們親手建設出來的,奮斗出來的,也祝我們這里的生活更美好。”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作為166公里長江干流岸線的一個“美妙音符”,駐狼山鎮街道崇川區人大代表充分履職、主動作為,為共同描繪“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南通“畫卷”而努力奮斗。2016年起,南通市全面實施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2018年初實施的生態配套服務區項目就位于狼山鎮街道閘橋社區三、六、七組。為全力守住大江大海生態本底,做好此次房屋搬遷項目,崇川區人大代表、閘橋社區黨委書記郭菊紅以黨建“互動工作法”為主線,強化組織建設、力促項目運行,建立了運行、服務、活動、監督四類保障制度,創設專業服務崗位,依托“幫搬辦”黨員服務站,以協助搬家、代辦事務和法律服務為主要方式,設立政策宣傳、黨員攻堅、事務代辦、跟蹤服務、解難幫困、矛盾調解、平安文明等八個崗位,形成“一站八崗”服務特色,著力傾聽民意、改善民生,從而加快房屋搬遷工作的步伐,實現和諧搬遷目標。社區三組的宋桂成老人無兒無女,想搬遷卻力不從心,郭菊紅了解情況后,立即組織力量幫助其搬遷至過渡房,待安置房分配到位后,又組織力量幫其搬入新家。狼山鎮街道“黨建+陽光征收”的工作模式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與支持,這也為以后的長江生態修復提供“前置條件”。
時間:2022-09-13 作者:樊麟羲 來源:樊麟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