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農業(yè)農村現代化”,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發(fā)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并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在開拓鄉(xiāng)村建設資金來源,解決小微企業(yè)和農業(yè)人口融資難問題上,農村數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為深入了解安徽省碭山縣數字普惠金融的建設情況,在吳鑫育老師和章瀟老師的指導下,安徽財經大學“引金融活水,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團”寒假社會實踐隊成員們2023年1月10日至1月13日走進碭山縣,開展了“鄉(xiāng)村振興視域下數字普惠金融對鄉(xiāng)村產業(yè)的影響——以安徽省碭山縣為例”這一主題實踐調研活動。
召開準備會議,確定實踐活動的具體細節(jié)
1月9日晚,實踐團隊召開第一次線上會議。在隊員們廣泛搜集與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達成統(tǒng)一意見:此次實踐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群眾對數字普惠金融的了解程度與支持力度;線下采取實地調查的形式,走訪路線為碭山農行——當地民眾——當地水果冷庫——當地基層干部,線下實地調查的目的是著重了解數字普惠金融給鄉(xiāng)村帶來哪些變化。
通過此次會議,實踐團隊制定了較為完整的實踐方案,明確了團隊成員的任務分工。
圖為召開準備會議
探訪碭山農行,了解當地普惠金融
部分隊員在隊長的帶領下實地探訪碭山農商銀行,并了解當地銀行支持農業(yè)發(fā)展等信貸政策。在與經理交談中得知2021年底農村地區(qū)互聯網普及率為57.6%,比平均互聯網普及率低15.4%。而數字基礎設施的落后會嚴重影響農民使用數字設施的情緒和頻率。相較于城市將數字支付應用在小額消費交易、日常生活繳費、交通移動支付、日常網上購物上,農村的數字支付應用場景較少。不難發(fā)現,農村地區(qū)的支付觀念仍較為傳統(tǒng),現金支付是其主要的支付方式。而使用數字支付又是數字普惠金融是一個最基本需求,如果數字支付在農村得不到快速推廣,諸如數字保險、數字理財等金融產品在農村地區(qū)就更難以實現普及。
圖為部分隊員與當地農商銀行經理交談
走訪人民群眾,了解發(fā)展境況
實踐團隊走訪李莊為深入調研當地數字普惠金融的發(fā)展情況。隊長采訪了正在零售蘋果的王大媽“您好,您有因為要給果樹打農藥施肥在農行進行過小額貸款嗎?”王大媽非常誠摯“沒有,我不知道怎么在農行進行小額貸款。”
從屬實例采訪中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對數字普惠金融的了解有限,農戶以及農村小微企業(yè)更愿意接受民間借貸、村鎮(zhèn)銀行借貸以及農村信用社借貸。
圖為實踐團隊采訪當地居民
尋訪酥梨冷庫,一探整體流程
實踐團隊在當地基層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當地存放酥梨的冷庫。冷庫經理介紹到從九月中旬開始收購酥梨,之后酥梨一直存放在冷酷中,在春節(jié)前后會將收購的酥梨售賣到全國各地。在冷庫存放酥梨的目的是在供不應求的時候可以買個好價錢。所以整個流程大概要花費半年的時間。
圖為實踐團隊參觀當地酥梨冷庫
訪問基層干部,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為更進一步了解當地數字普惠金融的進展與農民對其的認可程度,實踐團隊與當地村干部做了深入探討。實踐團隊向村干部了解當地數字普惠金融的發(fā)展境況,李書記也做了耐心解答。李書記說到:“導致我們鎮(zhèn)數字普惠金融進程緩慢的原因主要是互聯網的覆蓋面沒有達到預期,大家對數字普惠金融不太了解,而且認可程度普遍偏低,我們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宣傳力度還不到位。”李書記十分感慨“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此次訪談,收獲頗多。
圖為實踐團隊與當地村干部探討當地數字普惠金融的進展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團隊了解到鄉(xiāng)村振興為碭山縣帶來的巨大改變,在調研中實踐團隊搜集了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yè)影響的數據,聽見了農民對網絡貸款的看法,聽見了農民對鄉(xiāng)村振興的改進建議,這些結果將會在實踐團隊后期成果中有所展現。通過此次調研,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鄉(xiāng)村振興的豐碩成果,以及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yè)發(fā)展的作用。也意識到青年是農村發(fā)展起來的中堅力量,要敢于吃苦、勇于創(chuàng)新、迎難而上。吾輩青年應朝著第二個百年目標不斷邁進,銳意進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永爭時代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