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2023年7月29日,長安大學“黃河科考,強國有我”暑期社會實踐隊跟隨黃河科考隊赴內蒙古鄂爾多斯進行野外調研工作。
科考隊第一站來到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天驕生態文化林,此園建于2015年1月,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中部,是全國唯一以沙地人工植樹造林為主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實踐隊在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展廳內合影
天驕生態文化林原屬固定、半固定沙地,周邊土地沙化嚴重,從2010年開始,旗委、政府相繼啟動實施成吉思汗陵視覺景觀區綠化等工程,投資11.6億元,全面提升改造天驕生態文化林100平方公里林木品質,打造了和諧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綠色協調的旅游環境,通過試種經濟林、發展林下經濟等方式推動全旗生態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提升生態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實踐隊員瀏覽園區展板
園區講解員介紹林園基本情況
隨后,科考隊前往新街治沙站阿魯圖作業區。治沙站站長白增亮對伊金霍洛旗境內裸露沙地治理情況、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等情況進行詳細介紹。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新街治沙站管轄范圍森林覆蓋率不足8.9%,植被覆蓋率不到35%,出現了沙進人退的嚴峻局面。2016年,白增亮接任治沙站長帶領廣大治沙人逐年進行了植被恢復殘次林改造項目。在一代一代治沙人的努力下,據國有林地二類資源統計數據,2020年新街治沙站林業用地增加到28.96萬畝,森林蓄積量達9.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2.91%,昔日荒漠變成了綠洲。
治沙站站長白增亮為隊員們講解沙地治理和生態修復情況

實踐隊在烏蘭陶勒蓋沙地保護區合影
最后,實踐隊跟隨科考隊來到了烏蘭陶勒蓋沙地保護區,烏審旗林草局局長呂琪為隊員們講解了烏審旗生態建設的“三個階段”“七個模式”,并表示下一步,烏審旗將堅決扛起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打好黃河“幾”字灣毛烏素沙地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治理,大力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烏審力量。
毛烏素沙地烏審旗綜合治理情況
毛烏素沙地曾經風沙肆虐、寸草不生,經過鄂爾多斯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治理,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創造了大漠變綠洲、沙漠變黃金的奇跡。暑期實踐隊的成員們對此深感震撼,站在坡頂瞭望沙地滿眼綠意,這是一代一代的治沙人懷揣著堅定的信念,戰勝一切困難取得的成果。
“黃河科考,強國有我”,實踐隊員受到一代一代治沙人精神的振奮,作為新一代青年,應以學科理論和專業知識為基石,深入沿黃地區做好、做實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切實在傳播文明、推廣科技、樹立新風中服務大局、貢獻力量、增長本領,為讓黃河成為一條永遠造福中國人民的幸福河貢獻青春力量。
供圖供稿:張雪松 李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