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南京工程學院“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踏尋千年運河 探訪揚州非遺
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運河文化保護的號召,南京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于2024年7月開展了“何以中國運載千秋,聚焦千年運河,探尋揚州古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調研了大運河對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旨在激發新時代青年的文化使命感,推動非遺文化融入大眾生活,增強文化自信。

圖為“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參觀大運河博物館合照。愛開大學生通訊員吳昊攝。
追尋歷史,感悟非遺
揚州作為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文化遺產豐富多彩。調研團隊探訪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揚州非遺珍寶館、個園等地,深入了解大運河對揚州非遺文化的影響,并體驗了剪紙、刺繡等非遺傳統工藝。7月18日下午,團隊走訪芍藥園子書場,采訪了揚劇傳承人戴杰。戴先生帶領團隊欣賞了揚劇、揚州小調、古琴、古箏等非遺經典。他指出:“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創新,與時俱進才能煥發新活力。”

圖為“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參觀揚州非遺珍寶館照片。愛開大學生通訊員吳昊攝。

圖為“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采訪芍藥園子皮市街書場店長戴杰圖片。愛開大學生通訊員吳昊攝。

圖為“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參與揚劇文化交流活動照片。愛開大學生通訊員吳昊攝。
文化宣講,激發熱情
7月20日,調研團隊聯合大良紅豌豆兒童閱讀推廣協會,開展了一場以“品味運河文化,講好揚州故事”為主題的非遺文化宣講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述,小朋友們對揚劇等非遺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互動,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為“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開設線下課程照片。愛開大學生通訊員吳昊攝。
問卷調研,創新推廣
為了解公眾對大運河文化保護的認識,團隊設計并發放了近千份問卷,獲得了寶貴數據,為未來非遺保護提供參考。團隊還認識到創新在非遺傳承中的重要性,設計了揚劇主題的文創產品,并制作了相關宣傳資料。這些產品和資料將在互聯網平臺上廣泛傳播,旨在提升非遺文化的認知度和吸引力。

圖為“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線下調研圖片。愛開大學生通訊員吳昊攝。

圖為“揚州韻·運河情”文化調研團文創產品設計圖。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增強了團隊成員的文化自信,也為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實踐經驗。團隊負責人表示:“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價值,也意識到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重要性。我們將繼續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些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