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邯鄲文化,傳承文化精神,2024年7月10日,河北工程大學數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穿越歷史長廊,探尋邯鄲文化”社會實踐團赴鄴城博物館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黨委書記王小勝、副處級輔導員吳海玉、輔導員王慧和學生隊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鄴城博物館位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博物館共分為“序廳”、“中原要地、富庶糧倉—史前至秦漢時期的鄴地”、“魏武雄才、嶄新都城—曹魏時期鄴城”、“民族融合、文化激蕩——十六國時期鄴城”、“隋唐文明之前奏——東魏北齊鄴城”、“中國北方佛都—六世紀鄴城佛教”六個展廳。其中博物館標志性建筑為大門外的半人面瓦當照壁墻,造型系仿照鄴城遺址出土的前燕時期半人面瓦飾件照壁墻上鐫刻對聯:“史越千秋文承一脈,館藏萬象霞接三臺”,充分體現出鄴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鄴城博物館展陳陶器、瓷器、青銅器等國寶級珍貴文物500余件。從三國時期的群雄逐鹿,到東魏、北齊的皇權更迭,再到隋唐的統一與繁榮,鄴城的歷史變遷等在這些文物上都得到了生動的展現。特別是被譽為“鎮館之寶”的銅雀臺青石螭首,通長192厘米、螭首長104厘米、高48厘米。螭首微揚,大口張開,牙齒畢露,口內尚殘存紅彩,造型夸張華麗,前段打磨光滑,后段粗糙部分仍保留砌壘磚痕跡,足以讓大家想象當時銅雀臺的規模宏大。
其中關于對銅雀臺的講解介紹,讓實踐團成員對于“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中的典故有了深刻的認識,更是讓大家對這座歷史上著名的建筑充滿了好奇與向往。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被豐富的文物所吸引,被那些背后的歷史故事所打動。他們深刻認識到,鄴城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在這里,他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此次實踐,實踐團成員們觀賞了許多鄴城遺址的珍貴文物,深入了解了鄴城的歷史和文化。通過參觀展覽,隊員們感受到了鄴城的獨特魅力,對鄴城的建筑風格、文化傳承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領略了鄴城的千年文化底蘊,更堅定了團隊成員們宣傳弘揚邯鄲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今后實踐團成員將不斷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