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適老繪藍圖,情滿住區暖夕陽。”為深度挖掘老年人對養老智慧化的需求,由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城鄉建設與房地產系副主任張迪老師和學院學工辦主任楊衛強老師指導的“夕陽伴我”社會實踐團隊利用寒假時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調研方式,開啟了一場關于養老智慧化的探索征程。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智慧化改造迫在眉睫。當前存在智能化設施不足、設計不合理、服務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基于此,“夕陽伴我”社會實踐團隊決定開展此次調研,旨在為養老智慧化的探索提供實踐依據。
線上調研階段,團隊面臨著諸多挑戰。考慮到老年群體對電子設備操作可能存在困難,團隊成員精心設計問卷,采用簡潔明了的表述和大字體格式,確保問卷的易讀性。團隊成員還通過社交平臺、社區群等渠道廣泛發放問卷,動員各方力量協助推廣。經過努力,夕陽伴我社會實踐團隊共計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45份,問卷回收率較高,為調研工作筑牢了堅實的數據根基。
對這1845份問卷的分析揭示出諸多關鍵問題。超80%的老人希望生活中配備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希望這類設備能夠實時監測老人的心率、血壓、血糖等關鍵健康指標,一旦指標出現異常,便能及時預警,為老人的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同時,近70%的老人對智能門禁系統表現出強烈需求。最好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實現無接觸式通行,提升安全性,同時為日常出行提供便利,防止陌生人隨意進出,保障居住環境安全。
在線下,團隊不僅深入多個社區、養老院開展實地訪談,還赴一家專業的智慧養老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沃爾德生物集團進行實地調研交流。
實踐團首站來到了沃爾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公司負責人的熱情接待下,團隊成員們深入了解該企業以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接觸/非視覺生命體征檢測專利技術為核心,融合運用物聯網、智能硬件、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打造“智能終端+信息平臺+線下服務”閉環體系,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實訓教學、醫養結合等場景提供了多種智慧養老解決方案。通過參觀展廳,學生們近距離感受了應對養老問題的多種智慧解決方案,對智慧養老行業的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團隊成員帶著前期線上調研和社區訪談收集到的問題,尤其是關于老年人健康監測與保健需求等內容,與集團專家進行深度探討。雙方就如何將生物科技更好地融入養老智慧化展開熱烈討論比如研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智能系統等。給實踐團隊帶來了許多啟發。

養老智慧化關乎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未來,“夕陽伴我”實踐團隊將繼續深入研究,分析調研數據,為養老智慧化貢獻青春智慧,讓更多老年人在舒適、智能的住區環境中安享晚年。(指導老師:張迪 楊衛強 記者團:宋玉軒 董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