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承芯)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夢飛天使志愿隊的隊員們近日懷著崇敬之心走進羅源松山圍墾展示館,在這里觸摸到一段震撼人心的奮斗史詩。
展館內,銹跡斑斑的鋼釬、磨損嚴重的鐵鍬靜靜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上世紀七十年代,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存困境,羅源人民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用最原始的工具開始了移山填海的壯舉。三千多名建設者肩挑手扛,硬是用畚箕和獨輪車,完成了移動六座山頭、填平三處海灣的奇跡。
最令人動容的是那組泛黃的老照片:婦女們在刺骨的海水中傳遞石料,青年們在懸崖邊懸空作業,技術員們在煤油燈下徹夜計算。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建設者們用血肉之軀與大自然抗爭的感人瞬間。展館保留的一段原始海堤上,那些深淺不一的鑿痕仿佛還在訴說著當年的艱辛與堅持。
在"建設者名錄"前,隊員們久久駐足。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中,很多都是和他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正是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堅持,創造了將滄海變桑田的人間奇跡。
走出展館,夕陽下的新城區與老照片形成鮮明對比。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圍墾精神不僅是戰天斗地的勇氣,更是一代代人接續奮斗的傳承。作為醫學生,他們將以這種精神為指引,在守護生命健康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此次實踐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圍墾精神與醫者仁心有著共通之處——都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奉獻的情懷。夢飛天使志愿隊將把這份精神力量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在健康宣教、社區義診等志愿服務中踐行醫學生誓言。正如當年建設者們用雙手改變山河,今天的醫學生們也將用專業與愛心守護生命,讓圍墾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這種精神的傳承,正是我們社會實踐最寶貴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