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感受西部地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西部大開發的生動實踐篇章,思考如何更好傳承和弘揚西遷精神,西安交通大學青松社實踐團隊近日以“追足跡,學西遷,悟成長,在西部大地上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奔赴甘肅省蘭州市、天水市開展實踐,團隊深入城市社區、田間地頭、文化場館與紅色教育基地,以青春腳步丈量時代脈搏,在行走中學習,在思考中成長。
第一站:深入民生一線,感悟基層治理智慧

實踐首日,團隊深入社區民生一線,探尋基層治理現代化密碼。在五泉菜市場,隊員們與攤主深入學習經營情況,“菜籃子”的價格波動與供應體系中感知民生經濟的脈搏。在西湖街道與棗林西社區,隊員們深入聆聽“急民需、解民困”的基層智慧,體驗“線上+線下”融合的便民服務模式,學習領會楓橋經驗,與社區工作者圍繞“一老一小”關愛服務體系進行深入交流。當晚,實踐團隊圍“如何在服務民生一線傳承弘揚西遷精神”為主題,結合校史人物和校友故事開展交流討論,激發了隊員們對在基層一線錘煉本領、服務群眾,讓“西遷精神”在民生一線綻放光芒的深入思考。

第二站:中山橋畔留步,探尋黃河生態環境治理成效

次日,實踐隊伍將目光投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黃河泵站,隊員們實地考察堤壩加固與生態修復成果,系統學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宏偉策略。實踐團隊成員于中山橋畔開展調研,與市民游客暢談“黃河變清”帶來的可喜變化,在交流中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下午,團隊步入甘肅省檔案館,在厚重的歷史檔案中追尋甘肅工業發展與紅色記憶的足跡;隨后探訪讀者出版集團,在一本本雜志、一幅幅插畫和數字化展陳中,體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感悟現代化文化傳播路徑的獨特魅力。

第三站:深切回望歷史,對話青春使命
9月3日,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日子。實踐團隊來到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共同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一件件革命文物與歷史史料前駐足凝望,重溫抗戰烽火歲月,深刻體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完成與歷史的又一次深情對話。當日下午,團隊走進蘭州大學,與“青馬”宣講團開展西遷精神宣講交流。兩校青年學子圍繞“弘揚西遷精神,扎根西部奉獻”的主題,暢談理想抱負,共話使命擔當,在思想的碰撞中堅定了努力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青春志向。

第四站:到訪天水市南山鎮,體悟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
實踐后半程,團隊轉赴“羲皇故里”天水市。在南山花牛蘋果基地,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親眼目睹生態改善與產業振興如何繪就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鄉村新圖景,與基地負責人深入交流了特色產業帶動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隨后,團隊參觀伏羲廟,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歷史脈絡,了解古老文化如何通過數字化技術得以保護與傳承,增強了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第五站:打卡傳統文化地標,探尋文化自信的密碼
實踐的最后一日,團隊登上麥積山石窟,沿凌空棧道細細觀摩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絕壁佛國。千年歲月的雕塑與壁畫藝術,讓隊員們深深沉醉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永恒魅力,完成了一次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學教育,對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推動文化繁榮在現代中國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悟與成長:于行走中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五日甘隴行,一生西部情。本次社會實踐是一次深刻的國情教育課、一場生動的初心使命課。西安交大青松社實踐團隊成員用腳步丈量西部大地,用心靈感悟時代發展,深刻理解了“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宏觀的戰略藍圖,更是體現在高效基層治理、優美生態環境、繁榮文化產業、全面鄉村振興中的具體實踐。大家紛紛表示,必將此次實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轉化為刻苦學習、矢志奮斗的強大動力,傳承好西遷精神,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為以青春奉獻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文字丨唐然、蘭鵬飛、謝凱蓉
圖片丨謝凱蓉 青松社暑期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