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財學子三下鄉:服務農業生產,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既要生態振興,也要產業振興,更重要的是在保護生態基礎上的產業振興”。為了進一步走出校園、走近鄉村,了解當下鄉村振新實況和綠色農業的發展現狀,探訪綠色農業和鄉村振新的融合道路。2022年7月1日至8日,安徽財經大學筑夢綠野實踐隊在經濟學院錢力老師、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宋俊秀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安徽滁州市定遠縣進行實地調研,先后走訪張橋村、當地農企、定遠縣消費扶貧館、農村農業局等地,與當地的農民、農企工作人員和政府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深刻認識到了鄉村振新與綠色農業發展相結合的重要性。
筑夢綠野實踐隊一行首先來到了定遠縣張橋鎮,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入田間地頭觀察當地農作物的生長事態。與此同時,隊員們還實地測算了當地作物的碳匯情況并對數據進行記錄。通過與當地農民們的交流中隊員們得知了近年來當地作物種植中農藥、化肥的的使用變化和相關情況。在與當地農民的交談中隊員們了解到,目前張橋鎮已經建成了一座秸稈收儲站,用來收儲秸稈并進行一定加工處理,達到廢秸稈變有機肥的效果。這一舉措不僅有效杜絕了露天焚燒秸稈的行為,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地農民對有機肥的使用量,從而達到減少使用化肥和固碳減碳的效果。
張橋鎮一行結束,筑夢綠野實踐團立即動身前往了安徽榮豐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眾興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與公司相關負責的交流中,我們分別了解到了兩家在傳統石油農業模式上的創新成果和碳匯農業模式創新的新技術。在眾興菌業有限公司相關人員的介紹下,團隊成員們接觸到了當地的特色產業模式--“小麥秸稈-雙孢蘑菇-有機肥-小麥種植”雙鏈模式。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模式不僅實現了農作物廢料的循環再利用,還達到了提高作物經濟效益的目的,是當地綠色碳匯農業發展的成果之一。”
在定遠的社會實踐最后一站--定遠縣縣農村農業局,實踐團隊就近期的調研成果與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交談中,雙方就定遠縣碳匯農業發展方向、發展前景等內容展開交流討論,團隊成員們紛紛就在張橋鎮、榮豐生物和眾興菌業等地實踐調研中提出疑問和建議。據實踐隊員們在張橋鎮與部分農民們的交流來看,張橋鎮大部分農民對于綠色農業環保農業的發展表示支持,但是絕大多數人對“碳匯農業”的概念表示陌生或從未聽說。因此,筑夢綠野實踐團的同學們提出了適當加大對“碳匯農業”“低碳”“固碳”等詞匯的科普力度。
農村農業局的王主任對同學們強調,農業不是效益產業。因此,發展農業的過程中不僅僅追求經濟效益,更要從生態、綠色的角度思考農業的價值。“看到同學們對于農業生產有這么大的興趣,真的讓人欣慰。”王主任感慨的說。此次交流會,社會實踐團隊的同學們不但了解到了定遠當地的農業發展狀況和最新的助農政策,還深刻認識到了農業對于國家而言是效益產業但更是民生產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
“用實踐培育真知,才能深切感受到社會前進的脈搏,用腳步丈量大地,才能真實了解到鄉村振興的進程。”青年學子唯有學有理論,投身實踐方能明晰成長的方向。通過此次定遠縣的實地考察,讓筑夢綠野實踐隊的成員從農業一線切實體會到了綠色農業的發展對于當地生活環境的改善和收入效益的提高,更明白到知識和科技對農業的助力和影響。
農業發展需要知識、需要科技、更需要人才,只有更多年輕人把目光投向綠色農業碳匯農業的建設當中,才能真正將碳匯農業的模式推廣出去。下一步,筑夢綠野實踐隊將進一步擴大隊伍規模、聚集更多青年力量,進一步深入鄉村振興與綠色農業發展的第一線,彰顯安財學子的青春風采和青年擔當。
時間:2022-08-15 作者:謝文靜 來源: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