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黃河灘余地區村莊改造成果,進一步提高團隊成員對黃河灘區村莊與社區改造的學習認知,7月8日到7月10日,山東理工大學“齊稷社工”實踐團走進東營市利津縣黃河灘區周邊村莊三岔村、高家村、佟家村等村莊,采訪村民,近距離感受居民在搬遷前后對生產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尋找黃河灘區村莊改造經驗,造福灘區群眾。
“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曾經是黃河灘區群眾艱苦生活的寫照。黃河在哺育中華兒女的同時,黃河灘區的群眾因長期受到汛期洪水淹沒等影響,祖祖輩輩與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為伴。如今,團隊成員走訪灘區周邊村莊后發現,大多村莊已遷移出往昔的危險重地,并采取的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筑村臺、筑堤保護等方式提升了灘區群眾的安全保障,灘區群眾終于在新時代擁有了一個“穩穩的家”,圓了群眾期盼多年的“安居夢”。
在村民家中,調研隊分別從居民生活環境、收入方式、村莊改造滿意度等多個方面與村民進行細致交談,通過訪談,團隊成員了解到對灘區群眾來說,今非昔比的,不僅住房整潔、道路平整、學校健全,而且在汛期等特殊時期心態的變化更是明顯,防洪措施使灘區村民安全得到保障;對于生活方面,村莊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在娓娓道來的講述中,實踐隊員們感受到了灘區居民對生活的熱情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樂觀,正是這種自強不息與百折不撓的精神凝聚成了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成為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千里黃河灘,舊貌換新顏。灘區改造后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祖祖輩輩為之奮斗的“安居”夢想終于在新時代得以實現。此次調研,實踐團切實感受到了東營黃河灘區改造的卓越成效,在村民的殷切期望中,實踐團定會竭盡全力,為黃河灘區的改造工程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