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響應學校“青春獻給祖國”的號召,本著“傳承大工優良作風,展示我校學子風采”的實踐原則,開拓自身眼界,加強校企合作,我們實踐團開展了企業行。在指導老師丁占英的帶領下線上訪問了數名企業。
(照片1)
實踐團第一站——科握(上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KAWO(科握)成立于2017年,為品牌或市場營銷機構提供一站式社交媒體管理平臺,幫助他們優化工作流程、協同工作、以數據驅動科學高效決策,是國內首家提供標準化SaaS服務的社交媒體協同管理平臺。
8月26日,實踐團成員和kawo的李靜遠老師和Lucy老師在線上首次見面。會議伊始,Lucy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科握的發展理念和主要業務,隨后李靜遠老師對我們在社交媒體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交流。如何規模化地生產優質內容?如何提高平臺發布內容的轉化率?如何對社交媒體賬號進行高質量的引流?這些問題都在與KAWO的交流中一一得到解答。在會議的尾聲,李靜遠老師提到了一個市場上少見而人才需求量很高的職業——SaaS銷售,即一站式服務平臺的銷售人員,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SaaS銷售與傳統銷售的不同。此外,KAWO也表明了與我們進一步交流的意向。
(照片2)
實踐團第二站——IPG。獵頭,意為物色人才的人,是幫助優秀的企業找到需要的人才。這個詞另外的說法叫做高級人才尋訪。在國外,這是一種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臺灣地區把它翻譯為 “獵頭” ,大陸也稱之為獵頭,意思即指 “網羅高級人才或挖掘高端人才” 。
8月29日,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來自IPG的Timothy老師,和我們線上分享神秘的“獵頭”行業。Timothy老師首先向我們介紹了他的海外留學經歷和工作心得,他認為,獵頭與一般的企業招聘、人才推薦和職業介紹服務有著很大的不同,獵頭追逐的目標始終盯在高學歷、高職位、高價位三位一體的人身上,它搜尋的是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實踐經驗豐富、業績表現出色的專業人才和
管理人才。因此,獵頭是與高端人才對話和溝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成長速度更快。此外,Timothy老師針對未來的實習和就業問題同我們進行了交流。比如:想要實習,大一大二需要準備什么?大學生怎么找到靠譜的實習?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怎么辦?互聯網的“裁員潮”,會潮到我嗎?第一份工作選擇什么?銀行工作怎么樣?考研潮,要不要一起考研?這些問題都在與Timothy老師的交流中一一得到了解答。最后,Timothy老師與我們分享了出國留學的成就和感悟,向我們介紹了美國IPG公司的整體情況,并歡迎我們到IPG公司實習。
(照片3)
實踐團第三站——OKR和Tita。Tita 項目管理平臺將項目管理定義為“知識,技能,工具和技術在各種活動中的應用,以滿足特定項目的需求”OKRs-E的價值在于彌合戰略與執行的差異。O(objectives)是目標,KR(Key Results)是關鍵結果,E(Executes)是執行。
9月7日,我們邀請到了任職于立森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李金奎老師。此次分享中,李金奎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公司研發的OKR和持續績效管理平臺——Tita。會議中李金奎老師向我們演示了Tita平臺的操作:首先是OKR的建立,確定項目的優先級,計算預算和進度。然后是OKR的執行與跟進,Tita可幫助管理和控制每個項目。使用項目狀態可以使工作流程井井有條。有效地委派任務,并主動解決團隊中的問題或風險。最后是項目的結束與復盤。利用Tita 項目,用戶可以正式定義何時關閉項目,輸入汲取的經驗教訓并評估工作過程,以改進下一個項目。高效的管理是企業運營的一劑良藥,對我們個人而言亦是如此。行棟派的小伙伴們都被Tita在管理項目上的高效便捷深深折服。
歲月漫長,心懷熱愛,一起行棟起來!雖然本次社會實踐到此就結束了,但是實踐團成員們對于探索的熱愛始終存在。通過與多家不同類型風格迥異的企業進行交流訪問,實踐團成員們都對不同行業和職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