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名大學生走進基層擔任共青團工作助理
11月1日中午12時,丁喆晶通過“智慧團建”系統,幫助轄區內一名團員完成團組織關系接轉。丁喆晶是南京體育學院大四學生,也是鼓樓區華僑路街道新招募的大學生共青團工作助理。今年,來自江蘇省內外的595名大學生走進全市101個街道,擔任共青團工作助理一職,當起街道社區團干部的“左膀右臂”。記者了解到,我市自去年實施大學生共青團工作助理制度以來,共有983名大學生上崗,來自省內外67所高(職)院校,其中近90%為大學本科(含在讀)及以上學歷。
團市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引領、凝聚、服務青年是共青團工作的重點,具體工作大部分要靠基層團組織來落實。去年,團市委緊緊圍繞“全團大抓基層”的工作部署,全方位為基層賦能,聚焦基層團組織存在的工作力量缺乏等問題,結合駐寧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崗”計劃,在全市開展實施大學生共青團工作助理項目。通過該項目,吸引優秀大學生團員走進社區、走進基層、服務群眾,進一步夯實基層團組織建設,切實提升團的引領力、服務力、組織力、貢獻度,推動基層團組織煥發新活力。
“能夠成功當選共青團工作助理,對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丁喆晶說,去年11月,她就投了簡歷,當時并沒有得到回應。今年4月,她報名參加華僑路街道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這里的團干部、社工等人員,都讓她感到十分溫暖。有了這段志愿服務經歷,丁喆晶再次報名,并順利成為共青團工作助理,正好被分配到華僑路街道。
“從解答青年的團組織關系接轉問題,到參與策劃街道青年活動,共青團工作助理這份工作讓我漸漸成長、成熟,讓自己不再是個‘小社恐’。這個平臺也能夠讓我充分挖掘潛能、盡情揮灑青春。”丁喆晶說。
作為人生歷程中的一次挑戰,大學生們都很珍惜“助理”這個平臺,在有限的時間里努力學習,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邢雨秋是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2022屆畢業生,目前在浦口區永寧街道永寧社區擔任共青團工作助理。“我的工作不僅僅只有團內的,還有社區的其他工作。”邢雨秋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兩個月。
每天一大早,邢雨秋就早早來到社區。“這兩天我正忙著青年大學習的工作,主要針對2022年、2021年的畢業生以及社區的團員青年。”邢雨秋說。此前,她還參與了“夢想改造+”項目,走訪了多位困境青少年家庭。在擔任共青團工作助理之前,邢雨秋對困境青少年的幫扶政策幾乎沒有了解,但在這段時間里,通過認真學習文件、主動請教團干部,對這方面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政策很暖心,切實解決了困境青少年的難題。”
“這些大學生的加入,給社區注入了活力。”華僑路街道團工委李靜表示,大學生們不僅學習能力很強,而且能吃苦耐勞。針對助理人員工作閱歷尚淺、工作方法儲備不足等問題,街道集中開展崗前培訓,將團支部工作清單、“智慧團建”系統操作、團組織關系接轉等基礎團務知識進行講授傳達,并通過實地觀摩、團干交流等形式,加深助理對基層共青團工作的整體認識,加快工作融入。
大學生共青團工作助理項目也讓新時代的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為今后走上社會積累了經驗。朱旻昊今年從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畢業,7月之前在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擔任共青團工作助理,8月就前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50團,當起了西部計劃志愿者,“最初萌發去西部志愿服務的想法,就是因為在街道擔任團助理時,目睹一批又一批‘90后’甚至是‘00后’醫護工作人員沖向抗疫一線,我被這份勇往直前的奉獻精神深深觸動。之后當我看到西部計劃招募通知時,我立即報名,去西部奉獻自己的青春。”
時間:2022-11-0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