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并行,探索奧秘——華師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開展課程《水珠為什么是圓乎乎的》
2023年7月12日早上9時至9時40分,為了讓同學們了解水的表面張力并且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關于物理的有趣現象,華師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聯合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社工服務站通過線下授課的形式開展了主題名為《水珠為什么是圓乎乎的》的科普課程。
課程伊始,主講人冼雨軒通過地球的彩色圖片提問小朋友海洋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積,小朋友們紛紛搶答,課前問題激發了小朋友們回答的積極性,在課堂的開始便調起了課堂的活躍氛圍。接著,主講人由海洋引出小朋友們對水的思考,并通過情景導入,以多張圖片引導小朋友觀察生活中荷葉上的小水珠,由常見的生活現象提出“水珠為什么是圓乎乎的”這個問題,引發小朋友們的思考以便進一步對水珠進行探索。
在探索“水珠為什么是圓乎乎的”其中的奧秘的過程中,主講人首先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完成“硬幣裝水”的小實驗,小朋友們通過觀察硬幣上水滿而不溢的現象,近距離地直觀感受到水的表面張力的存在。小朋友不禁發出疑問“為什么薄薄的硬幣上能盛這么大顆的圓圓水珠呢?”,并帶著疑問繼續聽講。為了進一步探索主題問題蘊含的奧秘,主講人以視頻的方式為小朋友們展示水的微觀世界以及水分子的特點。接著主講人運用比喻,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對問題的深層挖掘,將水分子的引力比作水分子之間手牽著手,同時邀請9位小朋友上臺扮演牽手的水分子,在師生互動中解釋水珠形態產生的原因,進而引出水的表面張力的概念,解釋了表面張力對水珠“圓乎乎”的形態的影響作用。通過層層思考與實驗演示,小朋友們明白了“水的表面張力”這一新概念,同時理解了荷葉上水珠“圓乎乎”的形態的產生原因。
課程過半,為了在增加課程趣味性的同時加深小朋友們對水的表面張力的理解,主講人和小朋友一起進行水拉紙牌擂臺賽。在這一環節中,小朋友們踴躍參與,帶著好奇心完成水拉紙牌的裝置并在主講人的指導下進行水拉紙牌擂臺賽。接著,主講人在完成比賽后向小朋友們進行小提問,以此引導小朋友們利用課程所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原理。
接下來,主講人引領小朋友進行“泡泡神力”小實驗。在這過程中,小朋友們動手實驗,近距離觀察表面張力的不同呈現效果,在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轉換同學們的思維去理解水的表面張力,促進同學們靈活變通地思考問題。最后,主講人對科普知識以及多個小實驗進行了概括總結,解決課程主題問題的同時鼓勵同學們積極觀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激發小朋友對科學、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通過本節課程的學習,小朋友們通過課堂互動、親身實驗與觀察思考等多元方式理解了“表面張力”的概念與產生原因,并近距離體驗感受其存在,加深了對水的微觀世界和物理知識的理解。今天的科普小課堂不僅能讓小朋友們學習物理小知識,還能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仍然對物理充滿熱情與好奇,發現并樂于思考生活中的有趣現象。
撰稿人:冼雨軒
初審人: 永和服務隊隊長層
復審人: 郭綺琪
終審人: 李染夢
來稿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
來稿時間:2023年7月12日
時間:2023-07-12 作者:冼雨軒 來源:華師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