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8月2日電(通訊員 褚艷雨) 為弄清農村道路亮化的現實情況,助力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實現,2023年6月20日至6月25日,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農村路燈亮化社會調研實踐隊來到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店集鎮姜莊行政村開展了以“關注農村路燈亮化,助力鄉村振興落實”為主題的社會調研活動。實踐隊員對姜莊行政村所轄的7個自然村即閏王村、姜莊村、小凡村、大凡村、陳莊村、崔小莊、李柏莊的路燈現狀包括各個村莊路燈的個數、出勤率、有無遮擋、距離等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發現了姜莊行政村道路亮化存在的現實問題,通過走訪群眾、查閱相關資料弄清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后實踐隊員針對現實問題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措施。
實地考察,不舍晝夜
有關路燈實際情況的考察,實踐隊員在6月20日至22日對姜莊行政村所轄的7個自然村即閏王村、姜莊村、小凡村、大凡村、陳莊村、崔小莊、李柏莊的路燈現狀包括各個村莊路燈的個數、出勤率、有無遮擋、距離等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
簡而言之,實踐隊員在白天對各個村莊的路燈的位置、個數、距離和遮擋等問題進行考察,在晚上各個村莊路燈的出勤率及各莊村民的夜間活動情況。
通過三天調查,實踐隊員得到以下信息:一是各個村莊路燈安裝建設無規律性,數量不一、燈距不一;二是姜莊行政村轄區內將近一半的路燈的照明范圍受樹木或其他建筑物遮擋;三路燈燈頭老化嚴重,路燈出勤率極低,除陳莊村路燈出勤率有93%、大凡村到姜莊村委會路段路燈出勤率有50%以外,其他村莊路燈出勤率幾近為0%。
走訪群眾,豁然開朗
針對實地考察得出的信息,為深入了解原因,實踐隊員又進行了走訪群眾、查閱資料的調查。
通過走訪,實踐隊員了解到:姜莊行政村的路燈安裝是一種運動型治理模式,考核時一陣風,考核后刮后即停。當時“疾風驟雨”,路燈安裝、管理與維修的相關制度和政策不健全,造成相關人員責任缺失,當上級檢查工作結束后,沒有相關人員負責后,最終導致路燈出現問題時無人解決。另外,實踐隊員結合村民提供和查閱資料的信息總結得知,姜莊行政村各個村莊路燈安裝的時間據今至少有七年之久,加之沒有專業人員管理與維修,導致路燈受遮擋、燈泡老化嚴重,以至于路燈出勤率極低。
一位姜莊村的村民說:“這些路燈在我們村水泥路修好之前就有了,很長時間了,又沒有人修理,晚上不亮很正常的。”據實踐隊員查閱資料得知:姜莊行政村的道路幾乎在2016年便已竣工,據今至少已有七年之久。加之,無人管理與維修,出現路燈受到遮擋、燈泡老化以及出勤率低的情況實屬正常。
另外,陳莊村路燈出勤率遠高于其他村莊也引起了實踐隊員好奇心(陳莊村路燈有15個,出勤14個),經過詢問村民得知:一是陳莊村有十個路燈屬于村中修建老年房的,兩三年前剛安裝。二是兩個屬于村民自建燈,這位村民認識專業的路燈維修人員,當路燈損壞可及時聯系他們。三是有人村民曾自費修理過一個損壞的路燈,修理費用幾百塊,價格昂貴。“我們莊外面的那十幾個路燈剛裝上沒幾年,大部分是屬于老年房的路燈,還有兩個是別人自己裝的,自己的路燈壞了他會聯系人來修,才會有那么多路燈亮,不然我們莊也是黑漆漆的。”一位陳莊村的村民說。
總之,實踐隊經過反復討論認為:可能是前期為完成上級指標,基層政府及工作人員匆匆安裝路燈,未做好前期的規劃、合理的安排、責任的明確以及管理的細則,后期“鄉村路燈安裝風”過去后,便無人問津,導致問題出現卻無人解決,基層村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村莊內的路燈一個接著一個暗下去。
微薄之見,遷思回慮
面對現有問題,實踐隊員結合專業知識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一是明確責任歸屬,出臺相關文件及政策明確路燈后續管理和維修的責任歸屬。二是招標路燈管理與維修的專業機構,建立固定聯絡方式如熱線電話,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與維修成本。三是建立基礎路燈聯絡點,每村招募一位或幾位村民充當聯絡員和調查員,每天對村莊范圍內的路燈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后便上報村委會或撥打熱線電話。四是政府與村民共擔責任,征收路燈維護費用。政府出臺相關文件讓村民每年繳納一定路燈維修費用,并且政府補貼一定資金,二者一起作為路燈管理與維修的費用。五是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監督活動,督促基層解決現有路燈亮化問題,讓路燈亮起來,切切實實地造福基層村民。
隨著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落下帷幕,實踐隊員也深刻地認識到:即使是尚未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也可以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為社會進步獻出微薄之力,只要我們大學生肯擔當肯奮斗肯吃苦,在建設新時代的征程上必有我們的身影與痕跡,未來的天地里必有我們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