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慰問基層黨員,共話初心傳黨情
(通訊員 秦詩壹)“建黨百年,初心不忘,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為引導新時代黨員賡續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文化,近期,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奮楫揚帆·鑄夢豐都”實踐團走訪慰問了豐都縣龍孔鎮及栗子鄉的基層黨員干部,與他們進行零距離交流,共話崢嶸歲月,實踐團表示牢記重托、勇擔使命,以基層黨員干部們為榜樣,激揚奮進力量,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實踐團成員先后走訪慰問了3名基層黨員干部,深入細致地詢問了基層黨員干部們的生活情況,了解到他們都有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為民無私奉獻,始終保持著一腔赤誠,初心不改。實踐團成員認真細致地傾聽著老一輩的故事,虛心地汲取年輕干部的經驗,并為他們送上慰問與祝福,感謝他們為黨和人民事業所做出的無私奉獻。各基層黨員干部紛紛表示,感謝黨組織長期以來的關懷,將繼續以感恩之心為組織、為基層貢獻力量。
“銀發”生輝獻余熱,紅心熠熠續黨魂
“吃水不忘挖井人,要記得來時路,要不忘初心”——周子權。周子權老書記已78高齡,他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于栗子鄉,周老在任期間,不怕苦不怕困難,依他自己說“根本不知道條件惡劣,只知道黨需要我,冰天雪地、刀山火海我也得往前沖”,他歷時四十二年完成了《山寨風云》,創作了18首民歌,只為講好栗子鄉的紅軍故事,周老雄赳赳氣昂昂地吶喊道:“要將栗子鄉的紅色文化與紅軍革命烈士的精神傳承弘揚下去!”透過他那含淚欲出的雙眼便能夠看到他青春時期的熱血,實踐團成員們也不禁潸然淚下。周老即使年邁花甲,仍然親自上陣為實踐團成員們講授田園黨課。在此途中,實踐團成員們所見的不僅只是一位老黨員,更是不朽的革命靈魂的淋漓展現。周老書記還表示,要以紅色文化為基石把豐都栗子鄉的紅色文旅發展起來,把鄉村振興建設搞起來。
守望初心勇擔當,萬里柑橘香滿坡
創先爭優,心系鄉親,努力富民,楠竹種植柑橘第一人——何之炳。何之炳書記在21歲那年當兵退役后,主動放棄如日中天的戎馬生涯,毅然回到偏遠的農村老家楠竹村,扎根基層數十載,只為帶領父老鄉親們闖出一條致富路。他表示“貧窮不可怕,就怕窮不思變。一個人富,不算富,父老鄉親們富才是真的富”。二十年如一日,何之炳書記任勞任怨,奔走于鄉間田埂,勘測柑橘生長環境,搜集柑橘生長情況,為鄉親們提供生產技術,引導和帶動著全村種植柑橘,現楠竹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錦橙之鄉”,改變了整個村的落后面貌。何之炳書記坦言“要把自己的經驗帶回基層,造福百姓,要敢于創新。”展望當下成就,實踐團成員不由自主地生發出崇拜之意。
扎根基層“野蠻生長”,繪就鄉村美好藍圖
“多學知識,多從基層出發,多為人民服務,關注鄉村建設,為祖國做貢獻”——秦光周。秦光周,外地人,退伍軍人,返鄉基層工作18年。當實踐團詢問其為何要離開深圳大城市而扎根于偏遠鄉村時,秦光周書記意氣風發地坦言道:“黨需要我,國家需要我,百姓需要我。”據了解,秦光周書記任職以來,常自掏腰包建設鄉村,一心只為群眾謀好生活,改善了原本環境臟亂差的社區,解決了社區戶口注冊被動的問題,同時關注著社區的計劃生育問題,積極地向黨建言獻策。在新冠病毒防控狙擊戰期間,秦光周書記更是奮戰于一線,帶領社區各黨員干部捐贈價值4000余元的純牛奶20箱、蘋果10箱、梨子10箱,獻計出力,共克時艱。他表示“老百姓的小問題就是干部的大問題,不解決就不放棄,要干實事,不辜負群眾,不辜負黨組織,只想絕對地把自己所積累的人生經驗用回基層!”實踐團成員頗受感悟。
通過此次走訪慰問基層黨員干部的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進一步地了解到基層干部是我們黨建設基礎的關鍵力量,他們是承擔著社會穩定,服務群眾生活的最前沿人員;體悟到基層干部在新時代不僅是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時也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的中堅力量;學習到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繼承和發揚基層黨員干部身上的優秀品質,用黨的奮斗歷程鼓舞斗志,不斷弘揚社會正能量,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