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青年代表座談上講過“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要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為深入貫徹總書記的諄諄教誨,2024年1月28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第八期云支教活動正式開展,本次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是一起云閱讀,其主要內容是讓中小學生自行選擇一本圖書進行閱讀,可以閱讀實體書籍,也可以進行網絡閱讀。閱讀前需要制定一份閱讀計劃,按照閱讀計劃閱讀圖書,在閱讀完畢后寫一份讀書心得,心得可以針對整篇文章寫總體感悟,也可以針對最打動自己的情節,抒發所思所想。
當我將閱讀計劃發布給小朋友們時,他們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以及昂揚的斗志,答應了這個挑戰。在圖書選擇完成后,我們按照自己的作息規律以及寒假時間共同完成了閱讀計劃的制定。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展現了自我意識,他們沒有盲目接受我的觀點,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形成了自己對閱讀的見解。在討論過程中,他們和我一同商量的時候我眼前一亮,我感受到了小朋友的自我意識,小朋友的自我意識是一個令人驚嘆的現象,他們正處于人生中的一個關鍵階段,開始獨立思考,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激情,并試圖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自我意識的發展是他們建立自我認同的重要過程,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點,并嘗試找到自己的位置,這種自我認同的過程有助于他們形成健康的自我價值觀,增強自信心。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實體書,我突然開始反思:“現在還有多少人靜下心來去讀一本書?有多長時間沒有去觸碰那泛黃的紙張了呢”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能會遇到更多的知識獲取方式和更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但書籍是人類數百年來無數聰明才智的載體,它記錄著人類數千年來的知識教訓,要想脫穎而出、勇猛精進,唯有利用前賢遺藏和積累,將他們的精華都吸收到自己身上。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采百家之眾長,方可領袖群雄。
碎片化的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碎片化的閱讀越來越多,而完整的看完一本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也不是碎片化閱讀不好,只是在我們沒有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前提下,碎片化閱讀往往會造成我們對于深度閱讀的惰性,我們往往更關注標題夠不夠“震驚、”內容夠不夠“勁爆”……碎片化閱讀往往給我們提供的是一些淺顯的,易于理解的,不需要過多思考就能夠獲取的信息,長期下來我們更容易形成閱讀惰性,并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看到很多不同矛盾,甚至和你價值觀不相符的觀點,我們以為自己學到了知識,但這些矛盾的觀點、建議更容易造成我們價值觀的混亂。而對于實體書的閱讀,便是我們在碎片化時代的一劑良藥。
人生活的范圍有限,限制于空間與時間的連鎖中,當他只能同身邊的交談,他的認識是膚淺的,他的學識是簡陋的,但當他打開一本書,時間空間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它可以體會古戰場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宏大;可以體會大草原上“風吹草地牛羊”的生機;可以體會“黃昏下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憂;可以體會“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喜,在書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視野也不會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縣,一國而是整個宇宙整個空間。
書籍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通過閱讀書籍,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世界和自己,拓展我們的視野和思維。在今天這
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珍惜書籍的價值,積極閱讀優秀的書籍,讓智慧的光芒照亮我們的人生道路。我們鼓勵小朋友多讀書,讀好書。但與此同時,我們在讀有字之書的時候,同樣不要忘記無字之書的閱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更應該閱讀高質量的書籍,提升自我,奉獻社會,把袖子擼起來在。未來的發展中,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術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愿我們都能在數據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智慧力量和安慰,讓書籍成為我們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