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工凌水湖凝結著師生校友們的期盼,于今年四月份正式落成,湖水與周邊環境融合,成為校園全新綠肺。在凌水湖邊還打造了眾多特色鮮明的景觀節點,成為校園一抹靚麗畫卷。可以預見,凌水湖將成為師生們常去打卡的休閑運動及健康場所,而凌水湖所在的凌水河屬于季節性河流,在少雨季節水量較小,加之上游存在污染情況,勢必會影響凌水湖環境狀況,所以制定合理的凌水湖環境保護方案十分必要。本報告著眼凌水湖生態環境維護及景觀美化改造,廣泛收集師生建議,并結合環境專業特長,圍繞環境監測、志愿服務及生物多樣性三個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生態環境維護;景觀美化;建議措施
前言
五月下旬,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赴凌水湖環境維護及景觀美化自主實踐團主要于凌水湖開展春季自主實踐。實踐著眼凌水湖生態環境維護及景觀美化改造,廣泛收集師生建議,并結合環境專業特長,圍繞環境監測、志愿服務及生物多樣性三個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與措施。凌水湖作為大工“海納百川”的精神象征,必將成為“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的家園勝境、源頭活水。實踐團從發放有效調查問卷到實地走訪,從專家采訪再到數據分析,將第一手經驗總結凝練上升為理論,最終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實踐背景、理由及問題
1.1背景
《大工賦》云:“夏夜寂寂,聽海濤于凌水,幽懷益興” 。凌水,于大工人來說,是入學通知里的向往,是青春年華里的夢想,是校歌旋律里的音符,更是一生難忘的榮耀。而凌水湖則是大工“海納百川”的精神象征,必將成為“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的家園勝境、源頭活水。湖水與周邊環境融合,成為校園全新“綠肺”。而凌水湖的環境維護及景觀美化則關系到校園生態環境的舒適度與大工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與文化底蘊涵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凌水湖美麗景觀1.2理由
由于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單一的物質供給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師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圍繞師生心理需求的多樣化服務理念已成為高校基建與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凌水湖應運落成,其不僅可以作為一個大型生態系統綠化周圍環境,而且可以作為承載校園文化的強有力的載體,滿足了學校師生對更舒適校園環境和更濃厚文化底蘊的需求。而凌水湖在滿足師生這種強烈的需求同時,既要承受不小的環境維護壓力,在美化周邊景觀上也要更關注。
1.3問題
1.3.1凌水河環境影響
沿岸居民較多,卻缺少垃圾回收站,導致大量生活垃圾直接倒入凌水河道,堵塞污染河道。凌水河屬于季節性河流,河流量受降雨影響較大,加之上游水庫的蓄水作用,造成河流水量小。凌水河的水質及水量勢必會對凌水湖帶來影響。
1.3.2師生參觀影響
大量師生參觀凌水湖難免會對周邊生態環境帶來影響,如:產生生活垃圾、拍照時踩踏草坪、燈光影響水生生物正常生長等。團隊成員參觀凌水湖
1.3.3植物生長要求
凌水湖設有荷花池與蓮花池兩個池塘,目前正處于播種和萌發的階段,因此對水質環境有著較高生長要求。
1.3.4生物相互作用
為豐富多樣性,凌水湖可能引入更多小動物如魚、鴛鴦等,需要考慮引入的生物相互之間是否能和諧共處、湖水水質是否長期穩定、湖邊垂釣食用諸多問題。
凌水湖的部分生物實拍
1.3.5藻類過量繁殖
不受控制的藻類繁殖會影響凌水湖的美觀性和生態平衡,甚至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對凌水湖的藻類進行有效監測、控制和處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實踐內容
2.1調研問卷
我們設計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旨在了解師生對凌水湖現狀的看法和建議。問卷涵蓋水質監測、生態建設、社團合作等多個方面的問題。我們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128份,其中有效問卷125份。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能夠掌握廣大師生對凌水湖的關注點和改進建議。
2.2實地走訪
為了深入了解凌水湖的實際情況,我們組織了多次實地走訪活動。實地走訪包括對凌水湖的整體環境、水質狀況、周邊設施等方面的詳細觀察和記錄。我們在湖邊隨機采訪了多名路人,其中包括校內的同學、老師以及校外進校參觀的人員。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們收集到了許多一手的、真實的反饋和意見,為后續提出改進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據。
2.3專家采訪
為了獲得專業的指導和建議,我們專門邀請了環境學院的田天老師進行訪談。圍繞如何藻類生長、水質監測裝置以及湖內生物管理我們對田老師展開訪談。通過交流,我們了解到一些科學有效的水質管理方法和生態保護措施,例如通過引入特定水生植物來改善水質,使用先進的監測設備來實時跟蹤湖水的健康狀況等。這些專業意見為我們的方案提供了技術支撐。
采訪田老師并聽取專業意見2.4資料收集與分析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們收集了大量關于水質保護、生態建設和景觀美化的相關文獻和資料。這些資料為我們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參考案例,使我們的方案更加科學和可行。同時,我們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整理,從中提煉出了有價值的信息和結論。
三、對凌水湖未來修建及維護的調研結果
3.1師生去凌水湖頻次
有超過七成的同學每周都會去凌水湖邊漫步、游覽等,其中有超過30%的同學每周去凌水湖的頻率在4次及以上。可見,凌水湖已經成為同學們日常休閑、放松的重要去處,也與同學們的生活變得息息相關。
師生去凌水湖頻次分布圖
3.2同學對凌水湖保護的態度
絕大多數同學(97%)認為有必要對凌水湖進行環境保護;大部分同學(75%)愿意與環保社團一起進行志愿服務來保護凌水湖的環境;在為凌水湖環境保護所做的工作上,大部分同學認為撿拾湖岸垃圾、打撈湖內雜物、清理河道淤泥等措施可行;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在凌水湖設置水質檢測儀的重要性很大。
對于凌水湖環境保護措施建議圖
3.3關于凌水湖景觀美化
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有必要向凌水湖引入更多的動植物來提高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關于向凌水湖中引入的植物品種,大部分同學建議引入荷花、睡蓮,半數同學也建議引入水仙花。關于向凌水湖中引入的動物品種,大部分同學建議引入金魚、白鵝、烏龜和鴛鴦等。
關于凌水湖投放植物(左)、動物(右)建議圖3.4對于凌水湖生態保護的建議
絕大多數同學(97%)認為有必要對凌水湖進行環境保護;大部分同學(75%)愿意與環保社團一起進行志愿服務來保護凌水湖的環境;在為凌水湖環境保護所做的工作上,大部分同學認為撿拾湖岸垃圾、打撈湖內雜物、清理河道淤泥等措施可行;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在凌水湖設置水質檢測儀的重要性很大。
3.5同學對凌水湖保護的態度
大多數同學認為可以設立提醒標志牌、招募志愿者進行監督、增設圍擋護欄等。
對于凌水湖生態保護建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