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厚土培植熱血精神,科學技術助力鄉村發展
為深入感受萊陽梨鄉文化,助力鄉村振興,7月11日筑夢振興 “梨”路前行稷小青實踐團于山東省萊陽市參觀萊陽革命烈士陵園、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山東一品堂實業有限公司,在參觀中進一步了解萊陽文化,體會當地風俗。
活動伊始,譚格莊鎮政府干部為實踐團成員舉行了歡迎儀式,干部代表為實踐團成員介紹了李家溝村的發展狀況、文化風俗等基本情況,分享了自己在基層工作中的工作經驗,表達了對實踐團成員的殷切期望與祝福,希望實踐團成員在此次實踐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成長。
稷小青實踐團成員走進萊陽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臺、烈士紀念堂、烈士悼念廳、烈士塑像、烈士浮雕、烈士英名墻、烈士墓群等紀念設施,是一所集教育、休閑、瀏覽為一體的大型花園式紅色教育基地。在講解員的講解中,稷小青實踐團成員了解到了整個園區的整體布局和萊陽烈士的英勇事跡,其中散葬烈士墓碑陳列區震撼了稷小青實踐團成員,各鎮村的二百一十一座烈士墓、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建國后犧牲的烈士紀念碑矗立園中,碑文上鐫刻著烈士們以身許國、不畏死生的決心。在參觀后,稷小青實踐團成員為烈士們擦拭墓碑并鞠躬,表達對烈士深深的敬畏之情。

萊陽富鐵的土壤孕育了豐茂的植被,為恐龍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條件,是我國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昆蟲和植物化石的地方之一。稷小青實踐團成員來到白堊紀恐龍博物館,體會萊陽底蘊豐厚的古文化。博物館展出各種珍貴的恐龍化石并設有恐龍蛋展廳;展示了地球演化、生命進化的過程,通過“時光隧道”解讀萊陽地質古生物,見證萊陽地質環境的演變;還展示了世界上最高和最粗的樹化石,具有極高的欣賞和科研價值。在博物館內,實踐團成員參觀了中華第一龍,學習了不同恐龍之間的區別。在講解員的指導下,實踐團成員自主探索了恐龍蛋的前世今生,感受了萊陽當地獨特的摸龍骨文化?萍假x能文化,為文化傳承搭建橋梁,實踐團成員在參觀中感受到了科技對文化復原和傳承的重要作用。他們走進棘鼻青島龍遺址館,實地感受“新中國第一龍”發掘時的場景,當地村民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發掘現場的基本概況,向成員們展示了自己為恐龍發掘現場作詞作曲的歌曲。樸素的介紹與歌聲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了民眾對于當地恐龍文化深深的自豪感和對家鄉的熱愛。

企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相互成就,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是產業振興。企業發展推動農民就業,整合農業資源,推動供需結合,通過各種創新發展模式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鄉村振興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原料,為企業產品質量保駕護航,為企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稷小青實踐團成員在參觀山東一品堂實業有限公司的過程中對企業發展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一品堂旗下推出的主要產品,觀看了一品堂的企業文化。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針對企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制作工藝等提出了一系列問題。通過參觀與提問,實踐團成員認識到企業的發展背靠萊陽優質的梨資源,以梨資源為基礎,廣泛吸納當地農民群眾,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在商不能只言商,人民的需求被切實地融入到了企業的發展之路中。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深刻感受到革命烈士們不畏死生的家國精神,敬佩當代萊陽人對這種精神的傳承,激發成員愛國情感,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傳播;有助于推動學生對于古文明的探索以及對當今科技成果的了解;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真切認識到企業與鄉村的相互作用,了解企業的工作環境、企業文化和行業發展趨勢,為未來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將理論知識應用到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
作者:顏廷雪
圖片來源:孫焱 武航旭 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