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鄉村振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打造“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態,促進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成長成才,7月22日至26日,“蘇錫常”江南食韻傳承團深入江蘇省常州市焦溪鎮及周邊地區,開展了一場以“青春耕耘,筑夢鄉村”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學農支農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不僅是對鄉村風貌的深入探索,更是新時代青年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的生動闡釋。
一、實地考察
活動期間,傳承團成員們圍繞蘇州鳳凰水蜜桃、常州焦溪蜜梨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展開田野調查與志愿服務。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細致考察水果的生長環境,與經驗豐富的農民面對面交流,系統學習了農產品的生長周期、習性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專業知識,深刻體會到了農業生產的艱辛與不易。在炎炎烈日下,團隊成員們拿起農具,與農民們一起,參與除草、疏果等農事活動,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的深刻內涵。
二、市場調研與品牌策劃
與此同時,傳承團還積極發揮新時代青年與物聯網相結合的優勢,開展市場調研與品牌策劃工作。學生們走訪周邊市場,收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口味偏好、價格敏感度等反饋信息,并基于大數據分析,為當地農產品設計了新穎獨特的包裝方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網絡營銷策略,助力農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此外,他們還提出了開發新產品線的創意構想,如蜜梨汁、葡萄干等深加工產品,旨在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生活勞動與文化交流
除了農業生產的參與,傳承團還深入農戶家中,開展生活勞動與文化交流活動。他們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整理家務,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關懷。這些活動不僅加深了青年學子與農民之間的情感聯系,也促進了城鄉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經過一周的辛勤努力,“蘇錫常”江南食韻傳承團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們不僅為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創意,更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了青春力量。展望未來,“蘇錫常”江南食韻傳承團將繼續深化與農村地區的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科技助農的新模式、新路徑,為智慧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圖文來源丨“蘇錫常”江南食韻傳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