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雷鋒月期間,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23級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的“朝陽小分隊”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志愿服務活動,為歷城區帝華鴻府西區注入了青春活力。他們以“崗位體驗”為切入點,深入社區物業一線,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這場名為“物業體驗”的志愿活動,不僅讓社區煥然一新,更架起了大學生與居民之間的橋梁,成為弘揚雷鋒精神的一次創新實踐。
打破常規,創新服務形式
與傳統志愿服務聚焦環保、助老不同,“朝陽小分隊”選擇了“物業崗位體驗”這一新穎主題。團隊成員與締華物業合作,化身“臨時物業工作者”,親身參與社區衛生清理、設施巡檢、居民溝通等工作。活動中,志愿者們分為兩組:一組手持清潔工具,穿梭于社區廣場、花園,撿拾垃圾、清理落葉;另一組跟隨物業人員巡邏,檢查公共設施運行情況,記錄問題并協助解決。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堂到社區,學生們在汗水中深刻體會到物業管理的復雜與不易。“以前總覺得物業工作簡單,親自體驗后才發現,每一個細節都關乎居民的生活品質。”志愿者安雨諾感慨道。
以心換心,化解誤解見真情
活動并非一帆風順。起初,部分居民對志愿者的到來抱有疑慮,認為這是“走過場”。面對質疑,團隊選擇以行動回應。志愿者們主動與居民交流,耐心傾聽需求,甚至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垃圾分類設備。“這些孩子是真心想為社區做點事!”點滴真誠終換來理解與支持,不少居民自發加入清潔隊伍,與志愿者共同打造美麗家園。活動累計清理垃圾7袋,修復公共設施3處,收集居民建議20余條,社區環境煥然一新。
雙向成長,青春與社區共融
這場活動不僅是服務,更是一場生動的社會實踐課。通過物業專業人員的培訓,志愿者們掌握了安全巡查、溝通技巧等實用技能;在與居民的互動中,他們學會了換位思考,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僅是服務者,更是學習者。”團隊成員王同學說。而社區居民也因志愿者的到來感受到溫暖。80歲的張奶奶拉著志愿者的手說:“看著你們忙碌的身影,就像看到自家孩子一樣親切!”活動還特別設置了安全知識宣傳環節,通過演練和講解,幫助居民掌握用電、消防等安全技能,為社區筑牢安全防線。
長效賦能,書寫志愿新篇章
活動雖暫告一段落,但服務并未止步。“朝陽小分隊”與社區、物業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未來將定期開展設施維護、文化宣傳等活動。團隊還計劃將活動經驗整理成案例,為其他志愿服務團隊提供參考。“我們希望用青春力量,推動社區治理的創新。”負責人安雨諾表示。
這場“物業體驗”活動,是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演繹。大學生們用腳步丈量社區,用雙手傳遞溫暖,不僅讓帝華鴻府西區煥發新顏,更讓志愿服務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正如社區居民所言:“有這樣的年輕人,我們的社區一定會越來越好!”
后記:志愿服務的意義,在于讓奉獻成為習慣,讓溫暖浸潤人心。山東大學“朝陽小分隊”用行動證明,青春最美的模樣,正是與時代同行、為社會擔當。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