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課堂潤童心,實踐賦能共成長
趣味語文:讓經典“活”起來
“快看!李白變身‘大唐旅游博主’啦!” 趣味語文課上,志愿者手持自制 “航拍圖” 創設情境。講解《望廬山瀑布》時,借 “旅拍文案”“網友熱評” 類比,“飛流直下三千尺” 成爆款視頻腳本,“疑是銀河落九天” 化身為趣味彈幕,孩子們踴躍為詩句貼 #廬山美景yyds# 等創意標簽,讓古詩掙脫課本束縛,在歡鬧中沁入童心。
教《蜀道難》時,“情景直播” 點燃熱情:男孩登凳扮李白 “航拍”,其余孩子化身 “彈幕大軍”,“前方高能!”“這路比山路還險!” 驚嘆與歡笑交織,盛唐文人的豪邁,借互動悄然扎根。志愿者以創新形式拆解漢語言魅力,讓語文成為穿越時空的趣味對話,告別枯燥誦讀。
多元課堂:用創意點亮火花
趣味數學課上,數學謎語、生活實例化身 “通關密碼”。數獨冒險、圖形拼接游戲里,抽象數字融入生活:“超市咋購物最省錢?”“地板磚藏啥圖形秘密?” 曾懼怕數學的孩子,也湊前掰手指找規律,解謎成功時,眼中星光閃耀。
音樂與游戲課是活力主場:聽歌猜曲,旋律剛起小手齊舉;舞蹈練習,汗珠裹著快樂揮灑;“你比劃我猜” 里,團隊協作與規則意識在笑聲中養成 —— 積極互動、遵守紀律可贏零食文具,知識隨趣味自然流淌。
紅色傳承:讓信仰扎深根
社區旁革命紀念館,成為 “紅色課堂” 延伸地。志愿者組織 “紅色小記者” 采訪82歲老黨員張爺爺,面對 “為何打仗” 疑問,用長征故事作答。孩子們屏息聆聽紅軍草根充饑仍行軍的事跡,調皮男孩眼眶泛紅。返程路上,自發撿拾垃圾的舉動,映照著 “守護好日子” 的樸素信念。
如今,紅色故事化作 “快板劇本”,曬谷場童聲傳唱 “紅軍不怕遠征難”,紅色種子借 “觸摸式” 教育破紙而出,成為可感、可講、可傳承的精神力量,幫孩子讀懂幸福來路。
成長回響:雙向奔赴的溫度
實踐有難題更有收獲:社區孩子年齡、基礎參差,志愿者備 “分層任務” 適配需求;注意力易分散,便以 “規則 + 魅力” 鎖牢目光 —— 清晰紀律與親和引導雙管齊下。
于志愿者而言,這是 “反哺” 成長:教育學理論在課堂落地,“以生為本” 從概念變為俯身傾聽、靈活調整的行動;漢語言知識經趣味轉化,成為孩童愛聽的故事、愛玩的游戲,文本解讀與組織能力在實戰中進階。
實踐尾聲,孩子贈 “手賬” 藏驚喜:有李白 “旅游攻略”、紅軍 “朋友圈”,更有 “老師,我們想成為光” 的期許。這讓團隊深知:教育從非單向灌輸,而是雙向奔赴 —— 孩子收獲成長,志愿者觸摸教育溫度,播撒種子時,亦被童真熱愛滋養。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正以專業熱愛耕耘社區課堂。未來,團隊將深化實踐,讓趣味教育、紅色傳承火種燃向更廣角落,為鄉村兒童點亮求知星途,也讓青年在基層扎根中,讀懂教育的雙向奔赴,讓青春綻放更亮光芒。
作者:馬立文 來源:愛開大學生
發布時間:2025-07-2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