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上午,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砼研土壤侵蝕,共助生態民生”實踐團的六名成員走訪沂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實踐團以了解重大自然災害對土壤侵蝕造成的影響及其相關數據,根據調查結果建立平臺和模型為目的,利用學習的專業知識,為當地居民的安定生活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團成員事先聯系沂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獲得走訪資格后及時付諸行動。
首先是徐冠華科長負責向實踐團成員介紹沂南縣的相關情況并給予相關資料,告訴實踐團成員沂南縣對地質災害的定義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及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讓實踐團成員對沂南縣的地質有一個初步了解。
圖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砼研土壤侵蝕,共助生態民生”實踐團的六名成員走訪沂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現場。
然后,徐冠華科長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沂南縣地質災害的現狀,目前沂南縣已經發現6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通過搬遷避讓及工程治理等方式已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18處,現存在地質災害隱患點42處,以小型為主,根據野外調查資料和已有成果資料地質災害隱患點包括崩塌隱患點25處,滑坡隱患點2處,泥石流隱患點1處,地面塌陷隱患點14處。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岸堤鎮、馬牧池鄉、孫祖鎮、雙堠鎮、依汶鎮、銅井鎮等北部及西北部低山丘陵區;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雙堠鎮南龍村-青駝鎮磨石溝村、孫祖鎮紙坊村-孫祖三村、銅井鎮東南村、界湖街道時家營村、銅井鎮安落村、界湖街道石橋村一帶金礦民采空區以及蒲汪鎮大于家莊煤礦采空區。這些數據讓實踐團成員對沂南縣的地質災害有了進一步了解。
圖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砼研土壤侵蝕,共助生態民生”實踐團的六名成員走訪沂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現場。
后來,徐冠華科長告訴實踐團成員造成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還有部分歷史遺留的因素,比如說曾經有挖金的情況等。徐冠華科長用通俗的語言向實踐團成員講述沂南縣地質災害產生的原因并展示相關部門采取的措施,比如加強應急能力、推進綜合治理、加大宣傳力度等。豐富了實踐團建立的平臺并讓實踐團成員對沂南縣的地質方面有了進一步了解。
圖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砼研土壤侵蝕,共助生態民生”實踐團的六名成員走訪沂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現場。
最后,徐冠華科長向實踐團成員講解了沂南縣2022年防汛防臺風搶險救援綜合演練的相關內容,并將腳本分享給成員供參考。徐冠華科長用沂南縣相關部門采取的行動向實踐團成員展示沂南縣對地質災害方面的重視。
圖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砼研土壤侵蝕,共助生態民生”實踐團的六名成員走訪沂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走訪結束后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