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綠林好漢歸水泊”團隊赴山東省東平縣調研水滸文旅現狀
山東大學“綠林好漢歸水泊”團隊赴山東省東平縣調研水滸文旅現狀
(通訊員 牛萬一)近日,山東大學“綠林好漢歸水泊”社會實踐團隊聯合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赴山東省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聯合赴山東省“水滸四縣”開展社會實踐考察活動,對當地歷史文化發展和特色旅游資源進行考察、挖掘和整合,為建設既能體現“水滸”歷史文化風貌和精神特質,又可吸引游客、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的旅游項目,實現傳統文化宣傳與發展社會經濟相輔相成的良性業態模式貢獻自己的力量。第一天,團隊成員來到了山東省東平縣。
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水滸影視城與東平湖:穩中求變,挑起東平文旅“大梁” 隊員們首先在來到水滸影視城進行調研。水滸影視城是以《水滸傳》為建筑藍本和唐宋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國家4A級景區。在活動過程中,團隊成員希望挖掘《水滸傳》俠義精神中積極健康、符合現代價值標準的一面,傳承和發揚俠義文化精神,通過挖掘旅游資源,引導更多人親身接觸、體驗水滸文化,樹立社會新風尚、新風氣。同時,成員們希望通過調研,幫助當地發展旅游業,為后疫情時代“水滸四縣”的旅游經濟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口,創新旅游模式,開發特色旅游資源。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訪談交流
在訪談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影視城近些年的發展、變革和對未來的規劃。景區負責人金部長表示,“在縣委縣政府和東平湖文旅集團的領導下,影視城著眼于水滸文化的弘揚和發展,與鄆城等水滸旅游城市“聯動”配合,致力于水滸文旅經濟的繁榮,與對城內景點不斷翻新、改建,與時俱進開發新型旅游產品,取得了長足穩定的發展。”隨后,實踐團隊進入景區,進行實地考察。穿梭于東平府、太尉府等多座府邸之間,與魯智深、阮小七等諸多好漢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觀看了好漢馬術表演、品嘗了水滸狀元糕之后,團隊對于對影視城的考察告一段落。在調研過程中,團隊發現了三個問題,第一是目前景區的“聯動”政策對散客的包容度不高,并且景區沒有便利的交通體系,無法支持供散客體驗完整的水滸文化圈的各個景點。第二是景區內不少房屋利用率不高,不少房屋僅作為劇組的取景地,引發團隊對相關景區房屋利用的思考;最后是景區內的演出稍顯格式化,更新較慢,略顯單調。隨后團隊前往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東平湖。在考察中,團隊成員明顯感受到通過環境治理,東平湖的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相關水生生物增多,足以窺見環保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團隊成員了解到,目前東平湖文旅集團正在積極協商,爭取將白佛山、東平湖、水滸影視城統一管理,爭創國家5A級景區,在東平縣形成“一山一水一城”的旅游新格局。

東平湖美景
黃石懸崖黃石懸崖與羅貫中紀念館:面臨嚴峻挑戰,亟需找尋出路 團隊成員驅車前往黃石懸崖。在前往黃石懸崖的路途中,隊員發現因東平縣的景區多而分散,部分還地處偏僻,導致旅游線路交通不便。認為疏通、修繕通往景區的道路對增加對游客的吸引力有很大的作用。
實地調查的最后,團隊成員前往了羅貫中紀念館。調查發現,羅貫中紀念館隸屬東平街道管轄,且為私人承包,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對較少。這些規模較小的景區不得不選擇發展一些娛樂項目,如水上樂園等來增加盈利。團隊成員猜想景區之間只有通過“抱團取暖”才能起到“1+1>2”的效果。另外,像黃石懸崖和羅貫中紀念館等發展不太景氣的景區為了降低成本,往往聘用專業知識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的臨時工來承擔景區日常工作,且無專職導游,此舉是不利于水滸文化傳播。景區的種種無奈之舉也暴露了其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黃石懸崖們將何去何從?這個問題的答案,更是需要不斷思考的。
羅貫中紀念館外景
經過一天的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對于水滸文化的了解不斷加深,對于相關景區的現狀也有了一定認識,對后續相關景區的發展和文化傳播也產生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山東大學實踐團負責人牛萬一表示,東平縣不同景區的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發展道路前途光明但過程曲折。“希望通過調研能夠助力東平縣水滸相關景區的發展,從而推動水滸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華中農業大學團隊成員孟響說道,“社會實踐讓我對當地中華歷史的水滸文化更加了解,實踐時間雖短,在后面的時間里我們也會繼續前往其他縣市的景區進行調研,期待從其他景區的發展情況中探尋景區未來的方向。”
團隊成員將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為弘揚水滸文化和精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實踐中努力尋求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有效方式,促進產業發展和升級,為鄉村振興付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時間:2022-08-13 作者:牛萬一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