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人(二)
鮮活的文化由人民創造,悠久的文化中浮現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2022年8月山東理工大學齊稷社工實踐團尋訪“黃河岸邊人”——曾經的一名退伍老兵。老兵名叫趙樹芳,是擁有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現擔任三岔村文書,走進老兵趙樹芳的家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張葉劍英元帥與解放軍某部工作人員的合影。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了解到,老人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的戰士,照片是在1970年參與第一顆洲際導彈試射任務結束后,葉劍英元帥與參加任務官兵的合影,據悉當時任務共參加上萬余人,照片中是在此次重大任務中榮立功勛的官兵合影。老人拿出自己的退伍證和獎章證書,載著那個年代歷史的三等功證書上映射著當年老人的光輝歲月,在老人的講述中,當年我國第一顆洲際導彈那振奮人心的時刻似乎在眼前浮現,令人肅然起敬,陳舊的證書背后的故事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
老人服役七年,在部隊里獲得過三等功等榮譽,當時正值黃河灘區改造工程進行之際,在留隊和退役兩者之間,老人選擇了后者。“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是老人義無反顧的決定,他對此沒有一絲一毫的怨言,老人毅然選擇了回鄉參與家鄉建設,退伍后他回到東營的老家,回到了養育他的三岔村,將自己的一腔熱血拋灑在家鄉灘區改造的建設中。老人用行動詮釋了一心為公,一心為國。在這40余年的時間里,老人在村主任、黨支部書記、文書的崗位上嚴謹求實、兢兢業業,按照“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的原則,多年來以飽滿的熱情為村級發展貢獻力量,是美麗鄉村建設先行者,老人的事跡深深影響著我們,同樣地也為新時代退伍軍人做出了榜樣。
“岸邊人”為同學講解了很多關于黃河文化的內容,而且與實際相結合,讓同學們了解其起源,也為同學們調研黃河灘區改造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使原本局限在生態移民社區的調研拓寬了調研路徑,使這次調研意義更加深刻。
時間:2022-09-03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