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黃河,感知東營
向東,向大海,是大河回家的方向。大河即黃河,西起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一路天馬行空,波濤滾滾,時而激流勇進,時而水波不興,在中國北方揮毫潑墨,蜿蜒萬里,奔流而至征程的最后一站——山東省東營市,如一條巨龍匯入渤海。黃河流經山東省九個市,東營作為最后一站,黃河與渤海相接,別具一格。
在東營的整體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的深刻含義。通過實地考察和線上資料匯總,實踐隊員得知,東營黃河入海處,坐落著1530平方公里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依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建的“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東營市黃河文化館,又名國家方志黃河分館,是東營市第一家“國字號”場館,也是東營乃至山東的文化新地標。整個東營從1983年設市到現在,只有36年歷史,而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東營蒙其眷顧、受其影響,形成了獨特輝煌的黃河文化。關于黃河歷史和生態環境的發展,人們都可以在這座城市中找到答案。
東營黃河文化館:在這里,讀懂黃河故事
博物館對于每一座城市來說都起著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靈魂客廳”,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蘊,是了解一座城市過往歷史的窗口。為深入了解黃河流域生態發展歷程,為其與康養旅游的融合尋找突破口,實踐隊部分成員于2022年12月20日早十點整乘車抵達黃河文化館大門口。
進入文化館后,首先映入眼簾的一篇“大河賦”,大河既黃河,記載著黃河悠久的歷史和治黃的艱難險阻。實踐隊員在引導人員的介紹中了解到黃河文化館整體分為四層,二至四層是主展館,以“大河奔流”為主題,分為“中華母親河”、“魅力黃河口”兩大板塊,通過壯美黃河、四季如歌、滄桑迭變、黃河體驗廳、印象東營、勝利之歌、逐夢未來等展廳,從河圖、洛書開篇,講述了黃河起源、大禹治水、歷史上黃河六次大改道、沿岸風土人情、東營的歷史文化、勝利油田的開發利用、當代黃河入海口的濕地保護等篇章。
在參觀展覽過程中,結合工作人員的介紹,實踐隊員得知,黃河流經大半個中國,把九個省區串珠成鏈,造就了各地各有特色的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離不開黃河,而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決口,人們一直在與水患斗爭,同樣水土流失問題隨著社會發展進步日漸加重,文化館內還原了世界著名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調沙調水工程,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庫的人工調節,通過調控水庫泄水,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盡量多地送入大海,沖刷河床,讓地上懸河不再抬高,黃河水患隨著得以控制。近些年隨著國家對黃河發展重視程度的加深,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在“節節蓄水、分段攔泥”的規劃原則下,大量水利工程讓洪水和泥沙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日趨向好,逐漸成為造福九省百姓的“母親河”。
在黃河三角洲實景展示中,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壯麗景象,也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唯美畫面,紅毯迎賓、蘆花飛雪的自然奇觀唯美浪漫,如夢如幻。短短2、3個小時的參觀體驗,實踐隊員對這條變化無常、暴躁又溫柔的“母親河”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同時也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變化與發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在這里,一睹黃河英姿
“黃河寧,天下平。”為一睹黃河英姿,感受生態發展,實踐隊成員于2022年12月20日下午兩點前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幾千年的時間里,中華兒女與母親河之間的交流從未停止。有過試探,有過磨合,也經歷過相愛相殺。但無論“她”帶給人們的是機遇還是災難,中華兒女都在試圖尋找一個與“她”相處的最佳模式。東營市作為最后一個流經城市,錨定“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位,擦亮“黃河入海,我們回家”這一全新的文化旅游品牌,在保護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游業,多年來與其和平相處。
通過采訪旅游區工作人員,實踐隊員得知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疏通水系促進水循環、保育原生植被、促進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濕地保護與修復模式,對其他同類型實地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可以說,東營開創了全國自然保護區詳規編制先河,積極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重要標桿,流域內的生態旅游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在實踐隊員游覽過程中,工作人員一一介紹旅游區的項目和發展狀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觀覽“河海交匯”項目實現突破,打通“河上”旅游航道,引進直升機開展低空游,實現了從海上空中觀覽河海交匯,“黃河入海”主題VR體驗館、“舟游白鸛湖”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用。一系列項目的有效實施,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極大提升了景區的吸引力。僅2020年國慶期間,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就接待游客12.08萬人次,總收入693.43萬元,增長15.99%。可見東營市成功借助“母親河”實現旅游業的飛速發展,真正實現了生態保護與文旅經濟雙收益。此次實踐給實踐隊員帶來不小的啟發,不止是生態旅游的發展,還有創新,實踐隊成員滿載而歸,準備開展下一步實踐。
吸取優秀經驗,尋找創新突破口
東營市借助黃河文化發展旅游業的優秀范例讓實踐隊員從中看到了黃河流域生態旅游業發展的新希望。每個流經城市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要利用好自己的優勢,而康養旅游的興起恰好提供了一個新機遇,敢于創新,敢于突破,才能使雙方實現共贏。最后,實踐隊員總結了本次東營之旅的成果和相關錄音、圖片等資料,提出本次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突發狀況,制定了下一階段的目標和實踐地點,對生態旅游和康養旅游的融合發展開展下一步規劃和調研。
作為黃河入海城市,東營市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立于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系統科學的謀劃、統籌治理的新模式、同頻共振的合作精神,用心講好“黃河入海”的時代故事,奏響黃河戰略時代的東營樂章。而黃河流域流經九省,其他城市也應利用好自己的優勢,面向新的消費群體,摒棄舊觀念,才能迎來新機遇,俟河之清康養實踐團將在保護的基礎上為黃河發展尋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