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理學子三下鄉:領略鄉村風情,思考鄉村振興
領略鄉村風情,思考鄉村振興
八月,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轉眼間,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然結束,在這為時七天的珍貴歷程中,有喜悅,有感動,也有深悟,這次社會調研讓我切身領略到了不同于家鄉的美麗風情,深刻了解到了鄉村振興之路的進程。
七月,為了了解山東臨朐鄉村閑置資源的利用情況,助力“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們實踐團于7月14日前往了嵩山管委發展服務中心。當日,驕陽似火,火傘高照。客車上,空調的冷氣也無法阻止汗水的涌現,汗水如斷線的珍珠爭先恐后地掉落,浸透了衣裳,沾濕了褲子。車外的蟬鳴與狗吠吵得人心焦躁,車內人們閉口不言,唯有發動機的轟鳴。終于,我們在上午九點抵達了嵩山社區,長時間的路途令隊員們疲憊不堪,但這炎炎烈日與滾滾熱浪依舊抑制不了我對第一次調研的激動與熱情。
調研之路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布滿了困難與荊棘,而每一位調研人員都必須直面遇到的各種打擊,才有可能孕育出豐碩的調研成果。挫折是通往真理的橋梁,成功之路都是由困難筑成的。我不禁想到,鄉村振興之路何嘗不是這樣一個必須克服各種艱難才能讓鄉村成為美麗家園的偉大歷程?毫無疑問,鄉村振興正面對著各種難題,人才問題,環境問題,基建問題……我相信,伴隨著之后這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必將能夠增進中華民族凝聚力,堅定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信念!
團隊成員淹子嶺房車露營基地沿路而下到達小黃谷村,參觀了享有“古村石韻 寫意黃谷”美譽的民宿,與嵩山管委發展服務中心韓真主任深入交流,共同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生態旅游重要思想在臨朐的生動實踐,闡釋別樣的盤活經驗和發展路子,感悟臨朐人民的無窮智慧與力量。
在南黃谷村調研期間,我們走遍了村里的每條小巷街道,每當看到村民時,他們都非常熱情地接待素未謀面的我們,并且提供了香甜的水果與清新的涼茶,猶記得一位叔叔在我們臨走之時硬是把桌上的桃子全塞給了我們。一時間,一股暖流在我小小的心房中穿梭,就像是斷流的河床被鄉間涓涓的細流慢慢滋潤。在眾多訪談對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奶奶,她穿著樸素,一頭銀發,老奶奶剛剛去山上取完柴火,回來的路上遇見了她,她一看到我們,一下丟掉手中的柴火,向我們揮著她那雙刻滿歲月的雙手,并用嘶啞聲音說道:“孩子們,過來喝水咧。”這聲問候已然是老奶奶力竭的一次呼喊,聲音雖小,但在我們心中激起陣陣波濤,因為它是是溫暖且充滿真情的。
在村中調研的期間,村民們對我們的工作都給予了莫大的幫助,他們積極配合,向我們充分展示了盤活閑置資源之法和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同時,他們也向我們投之以真情相助,正是這種真情流露,使得我們在實踐途中未曾感到疲憊,更多的是溫馨與快樂,因為每一份真情,都像春天里的細雨,夏天里的清風,秋天里的碩果,冬天里的金芒,令人舒心愜意。互助讓快樂無限傳遞,而冷漠讓心變得遠離。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是一個團結互助的民族,華夏人民互幫互助,團結一心,共聚成中國力量。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那傳遞中國力量的一員,讓愛的花朵開滿神州大地!
時間:2022-07-29 作者:姜江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