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我和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實踐團隊赴三下鄉,來到阜陽市臨泉縣,在這人群眾多、商販遍野的地方,我們偶然碰到一家饅頭店,來了一次志愿服務之旅,體驗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
這是一家私人饅頭店,沒有其他的服務員,只有一對中年夫妻和他們的兒子和兒媳共同經營。對于這種人員組合,無疑是充滿溫暖和歡樂的。阿姨和叔叔都非常和藹可親,也非常熱情地歡迎我們來體驗做饅頭的勞動日常。在這一日的勞動旅程中,有汗水,有歡樂,也有收獲,我們共同體驗了做饅頭,打包等過程。深刻體會到勞動的價值,更加在心底尊重每一位勞動者。
通過勞動,我的精神覺悟進一步得到提高。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尊重勞動是基礎和根本。勞動是人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會實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前提。勞動創造了世界,甚至創造了人類本身。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價值這個概念對于我而言,本是一個模棱兩可的事情,但是經過這一次的勞動體驗,讓我非常清楚的知曉,價值是可以通過個人勞動創造出來的。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充滿了勞動,我們吃的每一口飯,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人們通過勞動創造和生產出來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為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勞動者為我們這個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勞動。
我國十六大報告也強調:“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是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勞動還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尊重腦力勞動就是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人類社會實踐、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人類智慧文明的結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必須依靠知識依靠勞動。我們要緊隨時代,精工博學,做到勤于學習,敢于實踐。為我們自己,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積累知識,積累力量。在體驗勞動的同時,我發現,店里的大部分饅頭是由機器制作出來的,只有一小部分的花卷、糖包等由我們親力親為。不僅讓我感嘆人們的生活進一步得到提高,科學技術對人們生活的便利。不愧說“創新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生產,推動社會發展,并且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需要腦力勞動者去創造、體力勞動者去實踐共同完成。
實干興邦。致敬勞動者,不僅需要繼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而且需要我們用實踐行動尊重勞動者。作為當代青年中的一員,我們是國家的希望,是創造明天光輝歷史的接力員。我們首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其次外化于行。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者、傳播者、踐行者。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從點滴小事做起,實實在在的將勞動精神落地落小落實。在生活中,不管是對于學習還是對于勞動,我們都要盡心盡力,秉力而行。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體會它本體的意義,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勞動,在勞動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