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先行社會實踐團鄒城行感悟
鄒城古稱“鄒魯圣地”,是中國儒學發源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之譽。歷經六千年文化洗禮,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古跡甚多。
孟廟孟府,是古代祭祀孟子和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行走在兩孟。每一處都大有學問。
走進孟廟,正南門為“欞星門”,意味著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坊額上楷書“欞星門”三個貼金大字,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手書。
繼往圣”,“開來學”過了欞星門之后一定要往左右兩邊看一看,門內左右各一坊,左名“繼往圣”,右名“開來學”,意思就是孟子繼孔子之往,開儒學之來。
泰山氣象門,接著往前走是孔子第三道門泰山氣象門。氣象的含義不同于今天泛指的天氣,而是宋代理學家程顥贊美孟子的氣度和風范就如同五岳之首的泰山一樣,高大巍峨,令人敬仰。
“孟母三遷祠”、“孟母斷機處”孟廟碑林。這里碑碣林立,碑刻時間跨度大,從宋、金、元、明、清至今,歷經800余年,內容豐富,有詔封、祭祀、拜謁題詠、捐資紀德、歷次維修等,它對研究孟子學說的發展、孟廟的歷史、書法藝術、民族交往、封建制度等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七篇貽矩”堂匾大堂高大寬敞,堂前檐下正中懸掛著清世宗雍正皇帝手書欽賜孟子第六十五代孫孟衍泰“七篇貽矩”堂匾,龍邊金字,熠熠生輝。告誡孟家,要用孟子的《七篇》,作為孟家后代言行的準則和行動的規矩。
時間:2022-08-17 作者:馬冉冉、劉洪臻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