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朵朵浪花承載昔日的過往”。那么,博物館應是今人航行歷史長河的船只,是了解一段歷史和文化的最佳選項。
為更好的了解滁州當地文化,感受獨特的文化魅力,滁州學院學子赴“滁州市探訪特色文化”暑期實踐小分隊于2022年7月15日前往滁州市博物館參觀學習,于長河航行。
1.前期準備工作:
在參觀學習之前,我們不斷地從網上查找資料,閱讀文獻,卻總覺著差了那么一點意思,這大概是“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之言。
對一個喜愛歷史的人而言,書上那翩翩起舞的文字,終究抵不過那靜靜臥在玻璃棧內的古物來的震撼。 為此,在團隊成員協商下,我們終確定此次活動的時間、地點以及所需費用、交通工具等系列問題。
2.實地參觀學習:
滁州市博物館作為皖東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其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襟江帶淮 名山秀水》的自然展廳,主要展示的滁州的自然地域水土文化;二是《風云江淮 詩詠瑯琊》的歷史展廳,主要展示滁州的歷史人文。
走進博物館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型大理石浮雕,如展開的山水畫軸,其標明了滁州獨特的城市文化——醉翁亭、瑯琊山。
自然廳——曲徑通幽的韭山溶洞,蒼古嶙峋的狼巷迷谷,浩瀚蒼茫的河湖水泊,靜若處子的火山孑遺,百鳥翔集的連綿濕地,遼闊逶迤的草場牧區,火紅燎人的丹霞山巖,幽靜怡人的深山森林,蘊含豐富的地下寶藏,遠古時代的生物遺存,皆靜靜的臥在玻璃棧內。

圖為陳列動物標本和礦藏。通訊員代恒雨攝 李環宇供
歷史廳——侯家寨遺址七千年的文明史詩唱響華夏文明的傳承樂章,醉翁亭記的千年絕響,在中華文化史冊中濃墨重彩,留下不可泯滅的鮮明印記。北宋開國帝王趙匡胤勇破清流關的赫赫戰功,“開天首郡”的明中都古城,大包干帶頭人的“紅手印”,更成為深植滁州文化血脈深處的精神烙印,激蕩起歷史的回響,抒發著傳承不息的家國情懷。
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我們跟隨歷史的腳步,看遍老城的過往。抬頭看向墻上繁華的老城,我不禁感慨,一座老城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的沖撞下,逐漸衰敗。今人的我們,卻只能在各種各樣的歷史文獻與斑駁發黃的老照片上瞻仰其風采。私以為,對于一座傳承了千年歷史的老城而言,都會因長河的不斷沖刷,漸漸淡忘于腦海之中。更何況是一個人或一件事呢。
3.活動感悟:
在講解員的引領下,我們看到豐富多樣的生物群系,熠熠發光的珍惜礦藏,千峰聳翠的韭山瑯琊,切切私語的蟲魚百鳥,靜如處子的火山孑遺;無不訴說著腳下這片大地的獨特風采。
一路走來,這是滁州人民最厚重的共同記憶。徜徉在這條五彩斑斕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聽歷史訴說,感悟這座城市曾經的奮斗與艱辛,苦難與輝煌。
展示的一切都是值得我們珍愛的,訴說的一切都是值得我們崇敬的。不管是形而下的器物,抑或形而上的風俗,都是我們的先輩追求文明的歷史見證,是開啟現代文明社會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是鼓舞我們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面對它們,尋找那些古老器物上的文化元素,傳統風俗中的根深基因,與先人們對話,了解昨天我們從哪里來,才能知道今天我們往哪里去。
恩格斯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民族不會擁有光明的前途,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城市也無法擁有美好的未來。流連這里,駐足這里,記住昨天滁州的燦爛!從這里出發,繁榮今天滁州的美好,復興明天滁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