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支教傳遞希望
知識的海洋中,支教是一艘指引我們前行的船,讓每一個渴望學習的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寶藏。2024年這個炎熱的夏天,讓我有了一個全新的體驗,我跟隨湖北第二師范學院"七彩童心”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19號在我美麗的家鄉開展了特色支教活動。
我的家鄉位于隆陽區大堡子村,回到這里的第一感覺就是溫暖熟悉,一下子就有了歸屬感。第二就是這里的人們都很樸實,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了這是一個適合居住的美麗鄉村。雖然這里的人們每天都是重復著一樣的生活,但這也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體現的淋漓盡致。
傳道授業解惑,老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我們不僅要將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更要教會學生做人處世的道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我來說,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站在這里,從一名在校學生轉變成了一名小老師的身份,這不再是一次簡單的志愿者活動,更多的是責任與擔當。我在想這么短短的時間內我能教到他們什么,給他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我們小老師的短暫性陪伴會不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我帶的這個小朋友今年10歲了,已經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了,初次見她感覺很內向不怎么喜歡說話,但是經過慢慢的相處才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乖很有愛心的小女孩。她的學習也很不錯,性格也挺好,這段時間的相處不止我在幫助她,更多的是她在教會我怎樣跟小朋友相處。
在開展特色支教活動中,我分為了上課教學、課下運動、手工、閱讀這四個板塊。在這段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我規劃著自己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安排,我的想法是學習很重要,其次身體心里也同樣重要。其實上課對于我來說是很省心的,大部分的知識她都掌握了,只有部分難點的需要我仔細跟她講,每天我們都會把學習跟運動結合起來,這樣也不會覺得很枯燥。別看這小朋友瘦瘦的,但是精力特別好,跳繩這些都很厲害。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新時代中國兒童應該是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對于這方面,小朋友的手工做的很不錯,她有足夠的耐心,有自己的想法。
在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于我個人的成長有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社會實踐,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成長的歷程。實踐讓我學會了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大學里我們學習了許多專業知識,但往往缺乏將只是運用于實踐的機會,而“三下鄉”活動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平臺。我們的支教活動,應該定義為相互學習和促進,用最平常的心和最謙卑的態度對待那些孩子,給予我們所有,讓他們心中充滿溫暖,從而改善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水平與交流、學習能力。
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也能通過支教這項活動,帶領孩子們見到更美好的明天,見識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