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溫安徽建設歷史,賡續紅色基因,感悟好人精神。安徽工業大學公法學院“寸心寄華夏,星火燃紅途”愛國先鋒實踐隊隊員于7月20日參觀了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安徽博物院老館。此次活動不僅讓隊員們重溫了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安徽文博事業的關懷與指導,更深刻感受到了安徽省博物館六十年來在傳承歷史、傳播文明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圖為毛澤東視察安徽省博物館時的重要講話。通訊員 徐佳 供圖)
一、山河安瀾:淠史杭灌的水利史 踏入“山河安瀾——淠史杭灌區主題展”展廳,仿佛步入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壯麗旅程。展覽細膩描繪了史杭灌區自1958年至1972年間,人民以鐵肩擔道義,徒手創奇跡的非凡歷程。在那段歲月里,無數勞動者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僅憑簡陋工具,累計投入億萬工時,挖掘土方量浩如煙海,筑就了橫跨皖豫、縱貫江淮的宏偉水利工程。這不僅是工程的壯舉,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精神的璀璨見證。
展廳內,歷史照片與文字記載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引領著我們穿越回那段艱苦卓絕的建設時光。實踐隊員們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對新中國水利事業的輝煌成就肅然起敬,更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勇于開拓的精神所動容。他們誓言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繼續砥礪前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淠史杭灌區,這江淮大地的“生命之源”“豐收之源”“發展之源”,定將在未來的水利事業中持續閃耀,滋養萬物,福澤蒼生。


(圖為實踐隊員與淠史杭灌雕塑合影。通訊員 徐佳 供圖)
二、烽火江淮:革命火種的燎原之勢在“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陳列館”的廣闊空間內,歷史的回響似乎無處不在,那股激昂的紅色熱血在空氣中涌動。據館內資料顯示,每一幅精心布置的圖片、每一件珍貴展品,都是對安徽人民不屈不撓、英勇抗爭精神的生動詮釋。從五四運動的浪潮翻涌,到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再到武裝起義的激烈交鋒,安徽兒女以他們的英勇和犧牲,鑄就了革命史上的不朽豐碑。
(圖為實踐隊員與“烽火江淮”雕塑合照。通訊員 徐佳 供圖)
當實踐隊員們駐足于《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展板前,那首歡快的旋律仿佛穿越時空而來,輕輕在耳邊縈繞。據展板介紹,這首歌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的見證,它承載著蘇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歌聲中洋溢的熱血與執著,如同熊熊烈火,照亮了革命的道路,也溫暖了每一個聆聽者的心房。
此館的參觀,對實踐隊員們而言,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深刻回顧,更是一次心靈的深刻洗禮。他們深刻意識到,當今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因此,他們表示要倍加珍惜這份和平與安寧,同時積極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將這份紅色基因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
三、安徽好人館:時代精神的傳承弘揚 踏入安徽省博物館老館的“安徽好人館”,一股濃厚的道德氣息迎面而來,讓人瞬間沉浸在江淮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崇善精神之中。館內,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樁樁感人至深的事跡,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道德的天空。
在眾多“全國道德模范”與“中國好人”中,傅強的故事尤為引人注目。他,一位普通的馬鞍山市民,自1998年起,便踏上了無償獻血的愛心之旅。這二十余年里,他累計獻血196次,總量驚人,相當于19個成年人的血液總和。傅強的行為,不僅僅是個人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愛,更是對社會的大愛無疆。他用自己的熱血,書寫了新時代的雷鋒故事,成為了公益事業中一顆璀璨的明星。


(圖為傅強所獲榮譽與證書展示。通訊員 徐佳 供圖)
然而,傅強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館內的每一位“好人”,都是時代精神的傳承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不僅在于個人的無私奉獻,更在于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對和諧社會的構建與追求。
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與這些道德模范進行了一場深刻的心靈對話。他們被這些“好人”們的精神所感染,深刻感受到雷鋒精神、崇德向善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強大生命力。在未來的道路上,實踐隊員們表示將以這些“好人”為鏡,以雷鋒精神為指引,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之中,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圖為“安徽好人館”好人照片展示墻。通訊員 徐佳 供圖)
此次安徽工業大學公法學院“寸心寄華夏,星火燃紅途”愛國先鋒實踐隊的參觀之旅,不僅是一場歷史的穿越,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從淠史杭灌區的壯麗史詩,到烽火江淮的革命精神,再到安徽好人館的道德光輝,每一站都讓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安徽大地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時代精神。他們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對英雄的敬仰、對好人的感動,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前行方向。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用實際行動為新時代貢獻青春力量,讓江淮大地的烽火與好人風采,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閃耀光芒。
(通訊員: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