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綠色的夢,實現靠大家
7月3日,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赴合肥返鄉實踐隊繼續來到合肥市的大蜀山開展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每次的活動,我們總以積極的態度去實踐,真實的參與,真實的體驗,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悟與收獲。
“草堂少花今欲裁,不問綠李與黃梅。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里為求來”。唐代詩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四季不忘綠化。由此可見,從古代開始,古人就十分重視環境的保護。可那時候的社會,沒有發達的交通工具,沒有過度砍伐樹木,沒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便利的交通,現代化的城市建筑,樣式各樣的服飾,可正是因為這些生活水平的提高,當我們在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時,卻在不知不覺中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許多危害,而且我們的環保意識似乎并沒有隨著時間而增加。隨意砍伐樹木,導致全球植被大量減少,許多大自然的生物無家可歸,逐漸成為瀕危動物。交通工具的不斷升級與大量使用,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上升,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空氣污染嚴重。更有一些工廠和企業將污水排放到江河或大海里,造成水流污染,許多水里的生物大量死亡,而那些小溪、河流、大海再也不是清澈見底、水天一色……這些種種不愛護環境,過度利用大自然的行為,給大自然帶來巨大的傷害,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不能正常生長與發展。其實,我們在給大自然帶來危害的同時,大自然也開始在用自己的方式報復著人類。近幾年,自然災害頻頻發生,許多家庭因此喪失家園,喪失生命,對國家的經濟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這何嘗不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警告呢?古時就有道家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可現在,有些人們還沒有意識到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當我們沿著山上的臺階,一步步往上走,并不時地環顧四周,低下頭尋找垃圾時,我就在想,環境的保護僅僅靠我們這短短十幾天的實踐活動是根本起不到多作用的。而且僅靠我們這幾個人,更是不能做出多大的貢獻。保護環境的責任巨大,需要的是持之以恒,需要的是更多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一起參與其中,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嘛“一顆星星少光亮,萬顆星星亮堂堂”。而在這次撿垃圾的旅途中,我也深刻感受到環衛工人們的不易,我知道,雖然現在有一些人瞧不起環衛工人的職業,認為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可在我看來,他們所做的工作,是真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尊敬的,他們在用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護每一座城市的環境。如果沒有他們的默默付出,沒有他們的起早貪黑,那我們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是絕對不可能達到如今的程度的。
每次的實踐活動,我都感到很充足,即使艷陽高照,汗流浹背,甚至還曬黑了不少,但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我想告訴我們大家每一個人,我們人類的所有活動,都是在大自然安然的條件下進行的,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大自然真的被我們毀壞到寸草不生的地步,那你覺得那時我們人類還能存活嗎?又或是能存活多久呢?更重要的是,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這個意識,具有這種意識之后,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行動。地球是我們大家的,綠色的夢,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實現。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都去承擔起這一份責任,那么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地球會越來越好!
時間:2022-07-04 作者:赴合肥返鄉實踐隊 來源:赴合肥返鄉實踐隊 關注: